【關注公眾號馬良行MAHOOOO(id:cn-mlhang),滿足你對建筑的所有好奇】
夯土在我國有著很長的使用歷史,最新的考古發現表明四五千年前,我國就已經用夯土方法修筑城墻。
夯土造屋早在殷商時代就有了,唐長安的皇城、宮墻均為夯土墻,福建土樓是最能代表中國傳統的夯土建筑。
現如今夯土是一種建筑材料,紅泥、粗砂、石灰的三合土中的空隙,經過夯實的動作之后變得更結實。
土壤是一種隨處可見低成本和可持續的資源,將其用于工程建造可以最大程度地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這使得夯土結構成本較低,可以被低收入的建造者采用,即使是不熟練的勞工也可以完成大部分的必要工作。
今天超過30%的全球人口,采用土壤作為建筑材料。
從潮濕的北歐到非洲的干燥地區,夯土被廣泛應用于世界各地的各種氣候環境中。
建造一個夯土墻需要將含有正確配比的混合物(沙,碎石以及粘土,有時需要添加穩定劑),壓縮進一個擁有外部支撐的模板或者模具,來制成磚塊或者整棟墻。
在現代建筑工程中則采用石灰、水泥或瀝青乳化劑,一些現代建造者也混入染色的氧化物和其他物品,如瓶子、輪胎和木料來豐富結構的多樣性。
整棟墻的建設從一個臨時的模板開始。
模板通常由木材或膠合板制成作為決定每段墻體尺寸和形狀的模具。
模板必須堅實并作好支撐,墻體兩面的模板也必須固定在一起,以防止巨大壓縮壓力所造成的膨脹和變形。
潮濕材料被倒至模板里,然后被壓縮到其原來一般的高度,材料必須一批一批,持續擠壓逐漸建造到模具的頂端。
現代工程建設則采用十分有效率的氣動夯實機來完成。
一旦墻體完成模具就可以立即拆除,特別是針對需要制作的自然表面紋理墻體,是普通工業化建筑材料沒法達到的。
登錄Mahoooo.com,滿足你對建筑的所有好奇!
本文轉自公眾號一起設計,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