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被老同事刷屏,公司二十周年慶,看到很多老照片,背景音樂是我最熟悉不過的旋律——那可能是我在公司留下的唯一痕跡:我們的公司歌曲。
回憶開啟,雖然只有短短兩年半,但這是我的職場生活中最跌宕起伏的階段。從國企到民企,一個空降女兵,經歷了飛速的成長,也承受過巨大的失落。
我非常感激這段經歷,它讓我清晰認識自己的潛力和短板,也讓我重新思考和定位個人和企業、興趣與工作之間的關系。
之前我寫過第一份工作教會我的7件事,這一次,我就來梳理一下我第二份工作的感受,講講一個空降兵在民營企業的得與失。
如果你也曾經、或正服務于民企,那么,這篇文章也許可以給你一些參考。
01 關于企業文化
相對國企和外企而言,民營企業應該是最注重企業文化的,尤其是勞動密集型企業。這是企業的自然選擇,因為確實沒有更好的手段來凝聚規模如此龐大而素質參差不齊的群體。
我不認為企業文化就是簡單洗腦。但我確實感到,這種文化力量之強大,體現之廣泛,影響之深遠,你永遠都不能小看。對一個后來者而言,如何融入這種文化,可能會是你在職期間需要面對的持續挑戰。
我(被朋友忽悠)跳槽之前,完全沒有接觸這個行業,也不大了解這個企業,除了公司網站的介紹和面試時的互動印象,我對其文化一無所知。
企業文化不僅是手冊里描述的那些愿景宗旨和準則,不僅是某些外在形式的統一,比如工服、集團手機號碼和公司彩鈴,也不僅是老板的個人喜好和風格體現。它微妙無比,不僅融合在大家共同的典型用語之中,也體現在日常的行為舉止之間。我入職后一直沒有搬家,每天來回50公里上下班,甚至在老板直接建議之后,我都沒有搬去跟絕大多數同事租住在一起,從某種意義上講,這就是沒有融入公司文化。
可是,對我來說,除此之外的一切融入公司文化的努力我都做了。
我可以換手機穿工服可以接受每天7點出門晚上11點到家,可以習慣打卡接受周六多上一天班,可以永遠上班、出差在遠離市區的城鄉結合部,但我就是不想搬家。因為,那是我跟從前生活的最后聯系。
而兩年多以后,公司總部要搬去華東,所有人都面臨抉擇,你是否要跟隨公司的腳步發展、去調整你和家人的生活。這時的企業文化宣傳是,去=積極向上,不去=不思進取。而我就是喜歡廣州這個城市,我不想放棄這里的朋友圈生活圈,所以我只能放棄工作,做了一回不思進取的人。
02 關于空降問題
第一次跳槽,還轉行,有很多背景原因。此前我一直走專業技術路線,做市場研究和營銷咨詢,我看中的是在這個企業的轉型期我有機會去做我一直想做的品牌推廣工作。我沒有管理經驗,也從沒想過什么空降兵問題。
可是幾個月后我就不斷飛升成了總助,大老板的9個直管人員之一。于是坊間傳聞,公司又來了個空降兵,還是個女的。
先說結論,我是個失敗的空降兵。升的快,降的也快。
兩年半后公司總部搬離廣州,我提前一個月辭職,最后的身份是副總助理。
反思我的空降案例,我想一部分原因是那一系列提升來的太快,而我當時并沒有足夠準備。在快速成長的民企里(用公司的話說就是60%的發展速度),升遷太快有時并不真的是因為你能力特強,而是公司成長快、機會多,而民企靈活,也敢于試錯,大不了再換個人試試,并沒有太多成本。
數年以后,有個朋友也是有機會從國企跳去民企做高管,對方老板一約再約反復邀請,他也有幾分動心。我們一起聊到這個問題,我建議他要考慮清楚這樣幾個問題:
1.這個公司現階段遇到什么樣的問題,使得他們需要考慮引入空降兵?是階段性需要還是長期計劃?
2.老板及高管層做人處事及管理風格如何?你們是否氣場相合、能夠共事?
3.老板對空降兵的期望和要求是什么?你過去的使命和任務是什么?
4.你覺得他們看重的是你的什么優勢和特點?這一優勢是否持久?當你完成既定使命,你將何去何從?
5.你是否了解他們的企業文化?你有無足夠心理準備去適應并融入?
朋友非常驚訝,問我為何會有這么多想法,我說這是我的教訓,供你參考。他沉默良久,說要再好好想想。后來再見面問起,他到底是沒去。
職場如戰場,空降兵尤其如此,不然,你連死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
03 專業vs行業
我曾經認為專業背景很重要。
畢竟,公司陸續請的幾位空降兵相對而言都是專業人士,我們在各自領域被委以重任,是因為公司發展到一定階段,需要規范和提升。可是野蠻生長、快速發展的民企總有太多個性化的地方,優點是靈活,缺點則是太靈活,以至于在很多專業人士看來,很多事情無法理解。據聞某國際著名機構去某著名民企做咨詢項目,最后竟沒法交出診斷報告,因為實在是太特殊了,“哪兒哪兒都對不上”。
我在我的專業領域,也遇到類似的尷尬。
因為沒有本行業經驗,我的學院派專業經驗在公司得不到認同,或者說,我沒有真正找到兩者之間的最佳結合點。我所期待的品牌提升工作,最后變成車體廣告制作和店面裝修督查,很接地氣,可是我卻管不來。
他們說,那是因為你不懂我們公司這個“專業”。
我不服氣,特別是發現我的接替者竟是一個一畢業就進公司、完全沒有營銷背景、一直從事后端運作的年輕同事。
HR給我的解釋是,他了解公司,執行力強。
我懂了,行業比專業重要,態度比能力重要。
專業經驗可以學習,實在不行還可以外聘專業人士輔助,可是行業經驗、特別是對本企業的理解,更多來自企業內部培養,這是外人無法具備的另一種專業知識。以行業經驗為基礎去疊加專業技能,有時可能更具可行性。而專業人士如何快速積累行業經驗,這是更大的挑戰,提出真正適合本行業和本企業的操作方案,才是你的價值所在。
04 興趣vs工作
我說過,第二份工作吸引我跳槽轉行的重要因素,是它給了我一個圓夢的機會。
讀書時我的專業是營銷管理,我對這個領域非常有興趣,尤其喜歡品牌管理。有機會在一個企業的上升期參與到它的品牌提升和管理,我非常興奮。
可事實告訴我,我想做的事情,和我能做的事情,并不完全一致。
這個不一致的原因,包括前面所講的專業和行業問題,也包括我個人的興趣和能力問題。
用我的第二任領導的話來說,能不能做成一件事,你要考慮三個方面:
1)你愿不愿做?——這是意愿問題。
2)你會不會做?——這是能力問題。
3)有沒有足夠條件能保證你做成?——這是保障問題。
我有足夠的意愿,我也有一定能力,但最終沒有成功。是因為基于專業經驗和行業經驗的博弈,公司對我的能力有所懷疑,所以我也沒有獲得足夠的支持去實施我的想法,更沒有足夠的時間去證明。
所以說,興趣要不要和工作結合,或者直接變成工作本身,其實有很多問題需要思考。你有興趣的,有時未必真是你擅長的;而當興趣真的變成工作,原本應是一件完美的事情,但或許當初的熱情會因為程式化的工作而逐漸消退,又或者因為缺乏天時地利,興趣+工作并未如期產生美妙的化學反應,最后反而變成一種失敗的體驗。
比如我這第二份工作,因對品牌管理的興趣而來,卻以失敗告終。
但在我們的品牌管理工作需要咨詢公司的時候,同事們都贊我特別專業,乙方也覺得我特懂他們,溝通起來非常順暢。說到底,還是因為我之前的工作經驗,也就是咨詢相關的行業經驗和專業技能得到了大家的認可。
所以,離職之后經過一番休整,我終于放棄了個人興趣,務實地選擇了我更擅長的工作。而在工作之外,我繼續關注營銷和品牌管理,慢慢還對瓷器產生了興趣,現在還成了博物館的志愿講解員。
你看,這樣把工作和興趣分開,不是也很好嗎?
05 好人vs好領導
最近有篇文章很火,題目是《你是個好人,但不是個好leader》。
很不幸,當年在第二份工作里,管理經驗不足的我,就是這樣的一枚好人。我不是一個好leader,所以沒有走到最后。
第一份體制內的工作把我培養成了一名溫和的專業人士,同事之間永遠客客氣氣,包括領導。來到這個民企,到處都是生機勃勃的樣子,人人都在摩拳擦掌、躍躍欲試,要趕上公司60%的發展速度。
公司盛行批評文化,老板開會表揚一下Top 3,緊接著就會批評排第四的部門,直接讓后面倒數Top 5無地自容。一開始我很不習慣,好像怎么做都不對,總是挨批。我還希望領導能更人性化一點,用不同的風格和手段去激勵下屬,讓他們每個人都能激發出更好的狀態和最大的潛能。但我很快就知道這種想法太過天真,應該調整的是我自己,如何適應新的環境和新的管理風格,這是我的分內之事,老板如能提供個性化的管理和激勵,那只能算是意外之喜,而不應作為期待中的標配。
但我自己對下屬還是比較溫和,我教他們做調研、寫報告,跟他們一起加班,一起吃盒飯。他們都很喜歡我,覺得我們這個新部門很特別,我這個外來的領導跟其他人很不一樣。
我跟同級同事關系也不錯,雖然我是外來的空降兵、升職也比較快,但我跟大家的原有工作并無太多沖突,我不習慣搶別人地盤只是做自己的事,大家一開始都相安無事。有時遇到別部門的小同事,他們還會驚喜不已,說原來你就是那個傳說中的某總~
可是,我的領導卻覺得我太溫和,不夠強勢,任務壓不下去,部門執行力不強。在公司的加班時間排行榜上,我的部門從來擠不進Top 3,這讓他很不滿意。
我不能認同,覺得領導不近人情、太過苛刻。可是真正對比他管轄之下的不同部門,其他部門的成績確實更加出色。時間X效率=業績,領導說,提高哪個,你看著辦。在短時間內效率無法提升的情況下,我們最后還是選擇了加班。可是,落后的業績和遲來的行動力,也代表了我的態度和能力。
對我的下屬而言,我是個好領導;但對我的領導來說,我不是一個好下屬。
我贏了下級的心,卻丟了上級的信任。
你想做個好人,還是一個好的leader?
這里是職場,想想你為何而來?
是工作,而不是好人牌。
后記
離職之后,我休整了很長一段時間。
私以為,在民企做事很累。首先,你自己的事情要做好;其次,你要防止別人撈過界;第三,你要想辦法自己撈過界。這樣才是“有能力”的表現,證明你可以勝任,也值得擁有更多的資源和支持。
一份工作要操3份心還不止,我當時真覺得心力交瘁。
休整之后再出發,我認真梳理了自己的職業需求:成熟平臺、有發展空間、人際關系簡單、做有積累的事。然后,我就有了現在這份工作,在外企。
我很珍惜那段空降兵的失敗經歷。雖然今天回顧起來,我也覺得那時的自己幼稚無比,所有的失敗原因其實都有蛛絲馬跡可尋,如果當時能夠在忙碌之中偶爾抽離出來更加理性地分析和抉擇,我也應該可以做的更好。
但我不后悔,那時年輕,我難得任性,我為個人興趣做了一次大膽的職業嘗試。
嗯,一次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