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年流行一句網絡語,叫做“主要看氣質”,雖說是一句調侃的話,意思就是說長相不夠,氣質來湊。當然說這個話的不見得長得真的不招人待見,不說這句話的人也不一定長得就很好看。恰恰相反,長得好看的人喜歡說自己長得不好看,然后在得到別人否定的答案之后暗自竊喜,長得不好看的人就會主動地避開討論長相的這個話題了。
當然,雖說是一句調侃的網絡語,但是想來還是挺有意思也有一定的道理的。長相都是爹媽給的,我們自己無法把控,而且也不可能長得不好的人都跑去韓國把自己的長相升個級,先不說價格問題,就是整容失敗的風險也讓很多人望而卻步,近年來想把長相升個級,最后落得個整殘的結局的人也不再少數。
所以,我們沒有引人犯規的長相,只能提升我們的氣質來使我們在就業,找對象等事情上扳回一局了。不可否認,氣質這種東西有些看不見,摸不著,但它確確實實就體現在我們身上,我們也能從別人身上感受到氣質的存在。也正因為不可捉摸,所以氣質這個東西有時候可能比長相升級來得更難。
我們時常能在各個媒體上看到各色混跡上層交際圈的男男女女,就算穿戴的再大牌,佩戴的再奢華,也透露出一股菜市場的氣息。這就是氣質的價值所在,它的作用有時超過了長相。
長得再好看,也終有老去的一天,可見容貌是走下坡路的,而且還有審美疲勞的因素,情人眼里出西施的因素,可見容貌是單一的,不可能隨心而欲的更改,更不可能滿足所有人,所有區域和時代的審美標準。年過半百,還把自己整的跟20歲的小姑姑娘一樣,只會讓人感覺裝嫩以及滿屏的硅膠氣息。
氣質就不一樣了,它不僅會隨著時光的流逝越來越厚重,而且無論在任何情境中,面對什么人,都能給人微風拂面的感覺,就兩字,舒服!
說了這么多,氣質到底是個什么鬼?我們又該怎樣提升我們的氣質呢?
百度百科說,氣質是表現心理活動的強度、速度、靈活性與指向性等方面的一些穩定的心理特征。還說氣質是先天形成的,跟人的成就沒有關聯。
好吧,暫時忘了百度吧。這根我們理解的氣質完全不是一回事,我們所說的氣質更多的傾向于一個人的修為和修養。修為就是說一個人的學識和才能,修養就是指一個人的道德品質。一個人只有同時在這兩項上做的優秀,才能符合當下的氣質觀。
所以,你懂了,為什么有的人看似很優秀,卻讓你對他沒有任何好感了。
提升自己的修為,可以從閱讀開始,充實自己的精神,其次多到人群中去,了解大家的想法,還需要親近自然,放空自己的心靈,體味最單純的世界。
我們每個人的生活圈子都是有限的,經歷也是有限的。人永遠都是基于自己的知識去認知這個世界,所以很多眼界窄,經歷少的人面對不熟悉的情況只能懵逼了,何談氣質呢?閱讀可以幫助我們最大限度的提升自己的知識,拓寬自己的眼界,好的書本就是我們的良師益友,是前輩的智慧結晶。我們可以盡情的徜徉在那片智慧的海洋,提升我們的知識修為。
網絡時代很多人都在線上交流和活動,很多人都是存在于虛擬空間,這必然會有很多不真實的存在,我們需要走到人群中去,盡可能的了解各色人的經歷,這才是社會的真實狀態,不要做一個不食人間煙火的小公舉或小王子,不知道我們的國家還有很多人還沒有解決溫飽。接觸真實社會,才能在現實中遇到各種狀況時處變不驚。
除了深入到市井,我們也要不時親近大自然,我說的不是那種熙熙攘攘的旅游景點,而是安靜的地方,哪怕是公園,或者是郊區的小山,水庫邊都行,能夠讓你暫離喧鬧的人群,忙碌的生活和工作,可以放空自己,體味最單純的生活,養成一種凡事努力就好,對自己、對他人都不苛求的心態,奮斗之后的淡然,是一種人生境界。
如何提升自己的修養?我們需要保持一顆同理心,接受存在即合理,對與自己不相關的事情,做到少參與,少評論,特別對與別人的私事,不要發表自己的觀點。遠離是非地,保持對別人的尊重。
當然,最后需要反轉一下,其實形象也真的很重要,不要求長得又多么吸引人,最起碼對得起觀眾(我想這點并不難),要保持健康的體魄,勻稱的身材,干凈整潔的穿戴。這也是一種氣質的體現。
氣質,在社交中,真的很重要,它能夠幫助你獲得別人的好感,在職場中、社交上,氣質好的人往往有著更多優質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