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知道傳統行業如何進行互聯網轉型的時候,我們就得思考下,傳統企業為什么要進行互聯網轉型?
互聯網轉型,是傳統企業使其具備互聯網能力的一種過程。傳統企業通過借助互聯網技術、互聯網思維、互聯網平臺完成自身轉型升級,從而改善或創新產品業務,實現業績增長。
國家在轉型、經濟在轉型、市場在轉型,這一切對于企業而言意味著企業依靠原有傳統大規模生產、大規模銷售的的增長模式來獲取人口紅利的日子難以為繼。
無論是現在還是將來,4億多80后、90后絕對是市場的消費主力,而他們天生親近網絡,尤其是90后更是互聯網的原住民,所以當你的企業跟互聯網沒發生關系的時候,意味著4億多80后、90后跟你也沒什么關系,當他們跟你沒關系的時候,意味著他們口袋的錢跟你也沒什么關系。最后,移動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推翻了信息不對稱,導致帶來了人與信息的無限自由鏈接,意味著過去所有依靠信息不對稱的盈利模式將瞬間坍塌。
了解了為什么要轉型,那我們就來了解下“互聯網+”企業到底該從哪里入手?
由于行業利潤高而且效率低,“互聯網+”的本質就是高效率整合低效率.比如家電連鎖企業過去的利潤就比較高,結果京東把銷售環節搬到了網上,馬上就獲得了用戶的親睞,其核心就是互聯網的方法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還有比如利用O2O降低營銷成本,獲取用戶反饋來改進和優化產品。另外還可以從用戶的痛點切入,比如“看病難、上學難”等問題,所以互聯網醫療、互聯網教育才那么容易獲得風投的熱捧,簡簡單單一個掛號網都能獲得1億美金的風投。
“互聯網+”企業,怎么“+”?
“互聯網+”企業就是企業互聯網化,企業無非包括四個方面,商業模式\管理模式\生產模式\營銷模式,所以“互聯網+”企業就是四個互聯網化。
(1)營銷模式互聯網化:用互聯網技術來發現需求、降低溝通成本
利用O2O來更精準的發現用戶需求,最大化的降低營銷成本。例如美樂樂通過O2O不斷提升消費者體驗,來增強客戶黏性,實現線上與線下的有機融合。
(2)產品模式互聯網化:用互聯網技術來優化流程、提高效率
用互聯網研發產品的模式來改進生產環節,盡快的將產品投向市場,讓用戶參與產品試驗,并根據用戶的反饋進行改進,將用戶反饋囊括在糾錯機制之中,形成內部創新的標準化體系,加快產品的更新周期,實現快速迭代。
(3)管理模式互聯網化:用互聯網思維武裝全體人員
用互聯網精神來改造企業內部的經營管理和產業的上下游價值鏈。“平等、開放、協作、分享”既是互聯網精神,也是傳統企業互聯網化的思想基礎,甚至可以說是衡量一個企業能否開始互聯網化的重要指標。
(4)商業模式互聯網化:用互聯網模式開辟新業務
整合內外資源用互聯網的玩法重構整個商業價值鏈,針對現有業務進行內部賽馬和自我革命或跨界顛覆。例如騰訊用微信攻擊手機QQ,馬云給淘寶無線下的命令就是干掉淘寶,順豐用“線下網店”嘿客來顛覆物流業。
判斷“互聯網+”企業的三個標準:
馬云說:“沒有傳統的企業,只有傳統的思維,傳統思維只有一條就是捍衛信息不對稱帶來的既得利益。”所以判斷企業互聯網化正確與否的唯一標準就是,你是在鞏固和強化信息不對稱帶來的既得利益,還是在削減和釋放信息不對稱帶來的既得利益。具體分三個方面:
1.用戶層面
企業與用戶之間是否是一種平等、開放的關系,企業是否為用戶營造了一個協作、分享的良好氛圍。
(1)你所有的努力是在促進信息的自由流通還是阻礙信息的流通?
(2)你是盡可能的讓用戶得到關于產品的全部信息,進而便于用戶做出最明智的選擇,還是有意的屏蔽同類競品信息,讓用戶只選擇你的產品?
(3)你是在努力促進用戶與用戶之間的互動交流,進而通過用戶的反饋和訴求來驅動產品迭代,還是阻礙用戶之間吐槽的擴散,維護企業品牌形象。
2.價值鏈層面
企業與利益相關者之間是否建立在“平等、開放、協作、分享”的商業生態平臺上。
你整合產業鏈的上下游是為了消減產品到達用戶的中間渠道環節,最大化的讓利給用戶,為用戶提供更大價值還是為了整合后最大化的獲取壟斷紅利?
3.員工層面
企業與員工之間是否是一種平等、開放的關系,員工與員工之間是否足夠的協同、分享。
TII互聯網轉型咨詢聚焦于傳統企業互聯網轉型的核心抓手“互聯網+產品創新”,提供咨詢和培訓兩種服務形式,幫助企業解決“互聯網+產品創新”的思維、戰略、管理、方法、人才五個緯度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