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得寫。
如果今天是四月一號愚人節,我或許會跟大家開個玩笑,表演一場一篇文章就“懶得寫”三個字的行為藝術,可今天已經五月了,出于對勞動人民的尊重,不忍心浪費各位看官寶貴的時間和流量,承蒙大家看得起點擊打開這篇文章,為滿足諸位的好奇心,我決定還是寫點什么。
翻看前25年的文件,除學生時代幾張畢業季的照片,升級的證書,工作后在國內與名山大川的合影,無聊時的自拍,微博微信殘存的無病呻吟語錄外,我幾乎沒有其他能幫助追憶往日心情的事物,換句話說,我是個沒有歷史的人。
這讓我萬分恐慌。
迫切地想在犯罪現場留下點指紋,助偵探癖的觀眾們鎖定犯罪嫌疑人,分析動機,心理活動,真心希望各位早日破案一身輕松。
是的,我把寫作和畫畫當作指紋了。但畫畫更像是案發后的連鎖反應,這個創造出的產品,讓你去才猜想它的原材料,聯想生產運輸流程,去追憶往昔的情景。寫作卻是白紙黑字的契約書,容不得你在公堂之上狡辯否認,是當時所思所想所做的現場版還原。
說實話,很佩服學生時代的自己,語文考試留30分鐘就能清晰,完整,有理有據地寫好一篇800字的文章。如今遣詞造句的能力已經退化到連微博140字都發不出來,只會干癟地表述下碎片化的觀點。
問我25年為什么沒有哪怕一頁的蛛絲馬跡,結果恐怕太赤裸裸。一、沒有寫作的意識,覺得沒有用,既不能當飯吃,還浪費時間。二、寫不出來,或者不能堅持寫。三、給自己限制了框架。我是理科生又不是文科生,自我暗示寫作不是理科生的強項,是與我不搭邊的東西。
總之,大腦沒有開化好,細胞出于懶洋洋的休眠狀態。
覺醒后,想拿筆寫作也是因為懶。本人不愛說話不善于傾訴交流,不想每結識一個新朋友都事無巨細地講述我的25年歷程,兩個人玩太極地評估對方是同類還是互補,打轉轉太累不說,中間起碼有三個月到半年的考評期這個時間成本,可人生又會有多少個考評期呢。如果你想深入內心地了解我,想知道我的三觀和你在不在一個頻率,想聽聽我對人生人性的思考,請翻看寫出來的文字,那里有一個毫無保留的我。
如果只要一次的書寫就能搞定無數次的交心,我是非常樂意客服懶惰的本性去實現更高層次的懶的。
最后,聽語文老師的話,來個首尾呼應:懶得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