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母是同一個村的,外婆家其實當時條件非常的好,我外公是公務員,我外公家在那個年代溫飽問題是解決了,而且每個孩子都能正常上學,唯獨我的媽媽命不好,送外婆妹妹家了,從小沒有在我外婆身邊長大,所以,我媽不認識幾個字,而且沒有受到我外婆和外公的正面的影響,一切都是受著另外一個家的影響。而我爸是我奶奶唯一的兒子,上過高中,有知識文化,爺爺奶奶很溺愛爸爸。我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太溺愛的原因,導致我爸沒有主見和軟弱。
我記得在我的童年里有這樣一個畫面,我覺得我們家一家人很少坐在一起商量事,我經(jīng)常看到我的爸爸媽媽在說一件事的時候,他們并不是以商量的口氣去分析和討論,而是以一種有著強烈指責或冷淡的語氣和表情,你一句,我一句的說著,經(jīng)常看到爸爸說話特別沖,對媽媽說,那不這樣做,那要怎樣做?感覺到他說的時候很無助,無力,不自信,不表達他真實的需求。而媽媽有些時候是沉默,有些時候也會語氣很不好的回答。給我的感覺是,他們要么不說,一說就會吵,一吵就會幾天不說話,誰也不理誰。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我經(jīng)常性的看到爸爸媽媽莫名的不說話,我很多時候真的不知道他們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事,吵架了還是沒吵架,我當時的感覺的心慌和擔心。而且,我們家當時是我爸爸在做木匠這個工作,會經(jīng)常性的早上出去別人家做工,中午在別人家吃飯,晚飯才回來。有時候好像幾天不回來,是因為去別的村去做工了,或是做新娘的嫁妝,因為緊急,有時候要住在別人家里。但當時我記得我爸的收入不太高,而且因為大家是鄰居的原因,我爸的工錢他們要拖很久才能給我爸。而我媽,只能在家種莊稼,基本上沒有什么收入。
有幾次我和弟弟要交學費了,錢不夠,我媽讓我爸去收錢,但我爸又收不回來的時候,我媽就開始嘮叨了,嫌爸嘴不會說話,工錢總收不回來,而我爸呢,很多時候會給我媽吼一句,有本事你去收呀!在我的記憶中,我覺得我爸媽是個大好人,不會輕易的去得罪別人,或者說嘴不太會說話,太老實了,什么事都說不過別人,爭不過別人,也很容易受別人的影響,更多的是別人總是欺負他們,我爸媽有理最終也會變成沒理。
我爸媽這樣的處理方式,我感覺到的是,我們家是不安全的,是無趣的。我在這種氛圍下長大對我的影響是,我要強大,我以后不能被別人欺負,我要賺很多的錢,而且,我以后要找的老公是那種有擔當,有男子漢氣節(jié),對我有很多關(guān)心的,我可以依靠的一個男人,絕不是和我爸爸一樣個性的男人。回到現(xiàn)在我自己的婚姻,我的老公就是這樣的一位有擔當,有男子氣節(jié),我什么事都可以依賴他這樣的一個人。這個決定就是我童年潛意識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