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第一天,原本非常高興和歡樂的一天,一切都在計劃里,走親戚,看電影、吃飯,猝不及防和兒子又杠上了,想起幾天前老公提前回鄉下對我一個人說:你和兒子好好的,不要吵架,不要給我打電話救場,救援。頓時我后背一陣疼痛,幾何時,這個我全心全意愛的兒子,總是讓我氣的只能打求救電話,給老公抱怨,訴苦,你看你兒子又怎么樣,我管不了了,你趕緊回來,我氣的一口氣順不下.......當你不斷跟老公示弱,老公倒成長起來,耐心聽我說原委,旁觀者總是門清,然后老公再電話給兒子聽孩子的心里話,倒也次次完美解決問題。
有時候,發生問題確實需要第三方,尤其是爸爸,安撫了夫人的心,又讀懂了孩子的意,事情都順順心心解決。打電話這一招,一用差不多用了三四年,也就是說兒子這三四年里,有了獨立思想,不能再靠哄解決問題。跟一個有獨立思想的人相處,要細心觀察,聆聽,可是我總有情緒失控之時,無法走近他的心底。
昨天看完電影,原本打算吃味千拉面,下樓時兒子說我去點一份最便宜的吃吃,到了店里7點不接單,我們只能選擇肯德基,大年初一晚上除了肯德基沒有第二選擇。
我們走進去,找了座位,手機給兒子,我說我只要吃一個老北京雞肉卷,其他你自己點。
我只要吃一個雞肉卷,只是表示晚上我不想多吃,也許兒子意會是媽媽想省錢。為此埋下了故事發展的線索。
兒子大約點了三分鐘,突然吼了一句:吃不飽。
我非常莫名其名他的情緒來源,我沒控制你怎么點,也沒控制價格區間,憑什么對著我吼吃不飽三個字?我很愉快嗓門提高八度的接了話:吃不飽那就別吃了?
兒子騰的站起來,扭頭就出門,我只能跟著他出門,是我說不吃了這三個字,我認慫。
兒子走的飛快,我肯定跟不上他,我不想走了,大年初一兩個人好好相處吧,于是我停下腳步,往回走,兒子居然也跟回來了,其實這時候如果我控制情緒,好好說話,事情也不會發展下去,可是我又沒管住自己的嘴:唧唧嘩嘩說了一堆,吼著說,我也忘記我說了什么,應該是滿目猙獰,面孔扭曲,不顧孩子顏面,周圍路人看著一個中年婦女在發飆,兒子離我五米之外,我說完就折進門店,我以為兒子會跟進來,結果等了十分鐘還沒進來,我只能無趣的出去找他,茫茫人海,夜色降臨,哪里去找?
不知道什么時候起,兒子喜歡用生氣方式離開我的視線,無論白天還是晚上,每當這個時候,我就特別無助給老公求助抱怨,雖然每一次孩子都是自動出現,或者在家等著我,可是這個過程惹得我非常奔潰。
今天晚上我知道兒子肯定自己回家了,我不是特別焦躁不安但是我很生氣,事實上兒子也很生氣吧。一路上我跟老公電話,我已經覺察到兒子那句吃不飽背后的意思,也許他想點100多的套餐,又怕我說他,所以他說吃不飽引起我的注意,妥協。但是在那個當下,我就是被點燃了情緒。老公說、你就不會溫和說吃不飽的話多點幾個嗎。
真心夸獎一下孩子爸,雖然沒有經過任何卓越父母課,智慧父母課,但是大多數時候他不會惹怒孩子,倒是我總是和兒子不愉快,一方面我跟兒子處時間多,矛盾才多,另一方面兒子根本不怕我,總是在我面前充分自由做他自己。他很害怕他爸,言聽計從,怎么會有矛盾?
到了樓下,家里燈開著,我安心不少,可是我情緒依然很大,出門前我沒帶鑰匙,所以原諒我踹門了,我是在泄憤。兒子紅著眼給我開門,開完門繼續回他屋做功課,每次都是一樣的情景劇,跟我一吵架就拼命做功課。我也不想理他。
我剛放下包,老公電話又來了,讓兒子接電話。
只聽見兒子在陳述事實,非常中立,誠懇,電話那頭應該問哪里做錯了?兒子說不該丟下媽,自己回家。兒子說,那個餐太貴了,媽媽好像錢不夠。(此條我認為他沒說真話)
老公跟兒子說完,又跟我說,我沒有好好跟老公溝通,我故意撒潑,為了讓兒子聽到核心,我提高嗓門說,廈門我不去了,今天是在熟悉的地方,萬一到了廈門又不合他意,他又消失了呢。
說完,我就掛了電話,躲在自己房間,用信息告訴老公,解釋一下,剛才是故意演給兒子看的,不要介意我剛才的態度語氣。如果把老公也惹怒了,我孤軍奮戰,那真是可憐。
正在我生悶氣時,一個朋友微信找我聊天,我忍不住把發生的事一股腦倒給對方,我們都是學習成長的父母,對方靜靜聽,不評判,是,對,嗯,簡單回應,發個擁抱玫瑰花聆聽陪伴,倒也幫我理清了今晚矛盾的幾個思路,看似簡單的爭吵背后,隱藏著很多問題?為什么孩子不敢真實表達自己想吃貴一點?為什么孩子點多了,擔心媽媽數落?為什么孩子喜歡消失在我面前折磨我?為什么我總是因為兒子消失一會,以前老公摔門離家后我特別無助恐慌?
童年的印痕故事
是不是那一刻激活了我童年的印痕和創傷?當我學習之后,我才讀懂我自己,我是一個缺乏安全感的孩子,也許就是5歲那年印痕,爸爸媽媽帶我去常州姑姑家做客,高興之余轉個身,我的父母就消失了,而且長達一年半載,因為他們去遙遠的外地生二胎,
至此以后我就是每天哭著上幼兒園,全村都知道我是個磨人精,要奶奶拿著鞭子在后面打,哇,我突然覺得那時候孩子好厲害,居然讓一個5歲孩子自己步行去10分鐘路途的幼兒園,真是心大。5歲孩子不是應該父母抱著,滿懷愛意送去幼兒園嗎?至今我都記得我害怕村頭那個大肚子老伯,他總是不穿上衣,站在路口恐嚇我,笑的那么猙獰,嘲笑我哭的稀里嘩啦,我害怕人家院子里的狗啊貓啊小雞小鴨,我最怕拐角那里的鵝,因此至今我都不喜歡寵物,我只抱過一只狗狗,是鎮江哥哥家的毛毛,也是在相處十年后我才敢抱它。
總而言之,當我在很多療愈的課堂里回顧童年,有一個畫面總是跳出來,在一個院子門口,站著一個小女孩,孤獨眺望遠方,她就是我。
我的安全感其實遠不止這些,當我父母從外地生了弟弟回來,在我四年級時又為我做了一個新的決定,幫我轉學到其他學校,住在親戚家。于是我又孤獨度過了三年,之前我還有奶奶陪伴,這三年只有我自己,直到現在我還保留一個特別的能力,我可以完美和自己對方,自說自話,因為童年太孤單。我依然記得,陌生的同學,那個不友好的數學老師,去親戚家那條陌生冷清長長的路,我常常在親戚家三樓一次又一次眺望我家的屋頂,現在想來我的視力好的出奇。想念我原來學校的小伙伴,我自己村上的發小,想念我自己熟悉的回家的路,想念我的家人。
我的不安全感故事還有很多,直到近年來我發現完整的知識體系可以拯救我,重塑我內心力量,非常非常喜悅,孜孜不倦自我療愈中。
當我發現我可能就是印痕和創傷作怪,在朋友的鼓勵下,教練式的引導下,我決定放下生氣,放下自我,借此機會讓兒子讀懂他的媽媽。
我走近兒子房間,第一句不假思索說:要不要跟我道歉?我依舊堅定的不想太寵溺我的兒子。
兒子頭也不回,吞吞吐吐說對不起。
哪里對不起?
我不該扔下你。
育兒育己,療愈創傷
原本我是站房門口,我走近了兒子身邊,問他:你說吃不飽的背后是不是想表達怕點太多,不好意思或者怕我說你?兒子說是的。
那你為什么不能真實表達自己,媽媽我可以點100多的套餐嗎?為什么要讓我們猜你的心思?
那一刻媽媽也錯了,沒有讀懂你,但是在你轉身出去,消失人海中,我是不能控制我的情緒的。我把我童年的印痕故事跟兒子說了一遍,我告訴他,當我在風中尋找他時,媽媽那一刻無助的媽媽只有5歲,而不是你37歲的媽媽,你能理解嗎?
也許今天的事情發生在菊香阿姨身上,她不會這樣應對,因為她小時候被寵愛長大,她安全感很夠,她的應對機制就不同,可是你媽媽不一樣,你不能總是這樣挑戰我的底線,知道嗎?
兒子點點頭。要不抱抱媽媽吧,此刻我需要你的力量。
兒子坐在書桌前,我站在他的身側,他一只右手攬著我的腰臀處,我雙手扶著兒子肩膀,請兒子眼睛看著我,大大的眼睛紅紅的,流著眼淚,我堅定告訴他,以后不論怎么樣,都不能跟父母,跟你以后的家人玩失蹤,或者提前離去,你可以說,媽媽我此刻想靜一下,我先回去了。那么媽媽也許能安心吃一點東西,幫你打包一下食物,這不是很完美嗎?
或者你真實表達自己,媽媽肯定會說,點吧。沒事。
故事就這樣結束了。這就是深夜我和兒子為什么其樂融融一起吃饅頭的故事。
我很抱歉,我這樣滿身黑洞的不成熟的媽媽,總是要去抓取孩子的能量,我知道這個事情如果是我姐姐她們一開始就不會發生導火索,可是這就是我,我無法控制故事發生。
很多人總是說,不要抓著原生家庭的梗不放,你成人了,你可以怎么樣。我不認為,原生家庭注入身體的信念,匱乏,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剔除,我想把最好的給兒子,如果自己不圓滿怎么給?拿什么給?所以我的孩子在點菜點貴一點,他會歉疚,這是潛移默化的滲透,當我們給他從頭到腳都是買的很好的新衣服,他馬上說最近不要給我買了、你看爸爸都沒有買。
沒有辦法,這就是我們潛移默化的孩子。他身體里完美遺傳了我的匱乏。這個匱乏背后有好也有不壞,總是過多考慮他人的感受,不能真實做自己,而這樣的孩子又特別善良、體貼。
親愛的兒子,希望以后不要和自己嘔氣,真實說出自己的想法,做真實的自己。
親愛的我自己,即使你剔除不了原生態給予你的黑洞和匱乏,你也已經是最棒的,最努力的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