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個朋友,R小姐。
R小姐在P貿易公司做了5年的淘寶運營,3年前升了運營總監,而這兩年有些停滯不前。
去年6月,R小姐突然辭職去了一個創業團隊,X教育。
X教育主要做美國本科留學業務,R小姐擔任的是咨詢顧問的職位。我也問過她,為什么要選擇這樣一個陌生的行業呢?
R小姐說:“ 我想挑戰一下自己。”當時,我是替她開心的。
R小姐知道我曾經在一家很不錯的出國留學公司,T教育工作過。在入職一周后的一天,打電話說約我吃飯,“我得跟你取取經才行。”她這么說的。天知道,我有多久沒有接觸過留學行業了,而以我的“工作經驗”,能幫她的真的很少,但我還是欣然答應了她。
第二天一早,我給仍舊在T教育工作的“前同事”S小姐打電話,跟她說我想了解一下現在出國留學行業的情況,和一些關于客服類的問題想了解,約了S小姐周四晚上吃飯聊。
S小姐很靠譜的帶了一位客服妹子一同赴約,跟我詳細講了目前出國留學整個大行業的現狀,以及近兩年來公司與競爭對手公司的業務情況,對美國本科留學作了詳細的分析,并且把資料整理打印給了我。
同行的客服妹子也同樣霸氣十足,甩給我了她們部門三年來的客服常見問題總結及解決方案。
飯后,S小姐留給了我兩位T教育資深咨詢老師的名片,并說已經跟老師說好了,有問題可以隨時問。
周五上午,花了兩個小時時間,整理了在T教育時積累的一些投訴問題和解決方案,將S小姐和客服妹子給的資料一起掃描發到了R小姐的郵箱。
發微信告訴她,抓緊時間看下那些資料。R小姐說,她現在在外面,不方便,晚上再看。
周六晚上,R小姐來找我。
大大的黑眼圈,頭發也油膩膩的像是好幾天沒洗一樣。
她說“最近一直沒有休息好,周六還要加班約家長談。太累了。”
我問她,“有沒有看我給你發的資料?”
她說,太忙了,根本沒時間看,開始了無休止的抱怨。
抱怨離職后,工作有多難找,面試官有多難搞定。
抱怨入職后,同事有多不友善,任務有多變態;
甚至抱怨學生有多好笑,家長有多難纏……
這時候,我開始對她不滿。
我問她,你說的挑戰,就是這樣?
她突然一下就哭了。
她說,是P貿易的Y小姐,奪走了本該屬于她的位置。
她說,她和Y小姐同是老板的左膀右臂,她負責運營,Y小姐負責客服,一人頂著半邊天。
她說,她為蘇州分公司副總的位置努力了大半年,最后卻被Y小姐搶走了,她心里特別的不爽,在人事調令下來的那天,沖進老板辦公室大吵了一架。可最終,Y小姐還是當了蘇州分公司的副總。
她說,是Y小姐在年中總結大會上,那出了一份老板叫給她來做的分公司計劃書,而最終大家都認為Y小姐的計劃書比她的更優秀。并且認為Y小姐在本職工作以外,還能把運營了解的這么詳細,更加的出色。在之后的工作里,讓Y小姐,參與了很多運營的工作。
她說,憑什么Y小姐在蘇州混的風生水起,而我卻要留在這里讓別人看笑話。于是我花了很長時間說服老板讓我帶人獨立成立事業部。后來,老板終于同意讓我帶著11個人獨立成立事業部。但是長期以來的壓力,讓我吃不好睡不好,在工作上頻頻失誤,失去了幾個大客戶。最終,事業部終結在了我手里,所以我引咎辭職了。
聽到這里,我似乎明白了,不是你不優秀,而是,跟你一樣優秀的Y小姐,她比你更努力。
后來,不管我怎么勸她,Y小姐的成功靠的是自己的努力,而不是運氣和公司的照顧。R小姐都聽不進去,她依舊我行我素。
而我給她準備的資料,或許,到現在還躺在她的郵箱里,沒有被打開過。
2015年底,資本寒冬,R小姐所在的X教育關門停業了。而我與R小姐,也自那次不歡而散之后,關系漸漸疏遠了。
你總是在嫉妒你身邊比你成功的人,比你升職快的人;
你總是在嫉妒別人工作業績多么好,拿出手的案例那么棒;
你總是在嫉妒別人靠自媒體賺了錢,每天寫段子都能年入千萬;
你總是在嫉妒,而你又做了什么?
成為一個成功的人,做好一份工作究竟有多難?
其實并沒有你想象的那么難。
難的不是你學歷不夠好、腦子不夠聰明、資源不夠多;
難的是你明明知道自己能力不夠,卻還不知道學習。
難的是你明明可以爭取到很多資源,卻總等著不去執行。
難的是,你努力了,卻沒有堅持下去。
堅持,是比努力更重要的一種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