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因為停車的事情,我生氣了。
我感知到“自己生氣了”,我想快速恢復,可是不行。
昨天開車去飯店吃飯,我想把車停在里飯店入口近一點的地方,方便上下車。可是老公卻讓我把車停在他的車旁邊。結果他追過來,生氣地對我說:“喊你多少遍了,給你留位置了,還往前開!”
當時我就冒火了:“我想把車停的離飯店入口近一點,憑什么你讓我停哪兒就停哪兒呀?”
我感受到我的身體:心跳加速,胸口有點堵。我帶著覺知:為什么他一句話讓我這么生氣?
首先是,我感受到不被尊重,不被愛,這讓我想起《遇見未知的自己》里的對于【勝肽】的闡述,隨即,我調頻:我看見我在尋求不被愛,不被尊重的感受,我接納它,我現在不需要這種感受,你走吧!我們生活中的一切都是我們吸引來的。
我的潛意識里真的在尋求“不被尊重,不被愛”的【勝肽】嗎?我現在感受不到,但是我相信“吸引力法則”。
努力回憶我的經歷,小時候的經歷。其實我是一個特別沒有自信的人,至少在有的事情上是這樣。我做了一件事情,我就自己在心里琢磨:這件事會不會讓別人滿意?如果是做了一件“不合常理”的事情,我也會在心里暗暗的想――別人肯定會議論我,在背后說我。
比如,媽媽教導我:要勤快,特別是到親戚家吃飯的時候,吃完飯,要跟大人一起洗涮整理,這樣才妥當,才叫應該。可是有時候我就是不想做,但是心里立刻跑過來一個聲音:你應該去幫忙,要勤快一點。
我的心“不想做”,可是我的意“應該做”。
身體里的兩個小人就“打架”。做的話,就違背了自己的心,不做呢,又擔心會被說“不勤勞,都不知道幫忙。”那是一種不被愛,不被肯定的感受。
這樣剖析下來,看起來是我自己在尋求這種“不被愛,不被肯定”的感受,我大腦里的某種細胞已經習慣了被喂食這種“不被愛,不被肯定”的【勝肽】,一旦身體不分泌這種【勝肽】,那么我的身體會發射出一種頻率來吸引能產生“不被愛,不被肯定”的【勝肽】的事件讓其發生,以此來滿足這種細胞的需要。
身體太神奇了,我們未知的太多。“吸引力法則”原來也是有科學依據的。
他們會怎么看我?他們會不會說我xxx?突然我明白了,這其實是我的【勝肽】在起作用。這根本不是事實,都是我編出來的“故事”,自己焦慮自己。
我看見我自己在尋求“不被愛,不被肯定”的感受,我接納并覺知這種感受,我現在不需要這種感受。
再回到我停車的事件上,我生氣一方面是【勝肽】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是ego的影響。
ego是小我的存在――我想要把車停在哪兒,我知道決定,我憑什么聽你的?
你?我?NO,NO,NO。臣服,當ego跑出來阻止事件的發生,我要去臣服,這樣我才能成長。
當我讓他們停好車先進去的時候,我自己坐在車里,試圖厘清這復雜的情緒。
我發現我居然有點“偷著樂”的心情――我開心我又有機會來覺察我自己了,相反地,如果我沒有情緒方面的波動,我不會成長。
你的另一半是宇宙派來幫助你完成你人生的功課的。
今天早上我在衛生間洗漱,聽著他的鼾聲,突然產生這樣的靈感。
一次一次的情緒波動的確是一個機會,讓我們自己得以去剖析這背后的意義,去探索內心深處。
親愛的,這外面沒有別人,只有,你自己。
每一件事情的背后都藏著我們的自動思維模式,也就是潛意識。如果不去覺知,我們會被情緒所奴役,所控制。
就像這次停車事件(雖然是小事,但是生活中沒有大事,都是由無數個小事組合成的。),我為什么第一反應就是生氣呢?我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停,或者臣服――完全先按照他的建議去做,事情就是這樣的簡單,可是為什么我要生氣呢?
我想要停得近一點,可是偏偏找不到停車位,頭腦里的聲音就浮出來:看吧,早讓你聽我的吧!這不是我老公說的,是我自己想象出來的,只是我怕被笑話,但是這不是事實。
允許小我被貶低,臣服,一切生命之流的事情,宇宙給到你的遠比你想象得要多。
如果同樣的事情再發生一次,我會按照老公的建議停在他的車旁邊,然后在走去飯店的路上,我會看到入口處也有停車位,再把車停過來就可以了。
事情不會重來,但是相似還會發生,我的自動思維模式已經開始改變了。不糾結于小我,用心,帶著覺知,體驗周圍發生的一切。
情緒的波動仿佛是內心的黑暗,我們趕不走黑暗,唯有帶著覺知之光,去照亮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