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教這些小孩子的時候我們經(jīng)常用的是問句,而不是陳述句。
吃飯了嗎?有一個萌死人的娃,每次見到老師說的不是老師好,而是吃飯了嗎?
喜歡嗎?害怕嗎?你去過泰國嗎?圣誕節(jié)你要去迪斯尼樂園玩嗎?你愛老師嗎?可是問句經(jīng)常都是老師們問,終于有一天,我我大發(fā)慈悲地說,今天老師給你們一個機會,讓你們問老師一個問題,這些小屁孩們開始寂然凝慮,思接千載,視通萬里了,群魔亂舞的是他們千奇百怪的問句。
老師,你有要報仇的人嗎?——孩子,你是不是武俠片看多了,老師看起來像是亡命天涯的人嗎?他言之鑿鑿地對我說,我在學校有enemy,是個女孩。
你有男朋友嗎?你有小baby嗎 ?——我就知道,我就知道,你們一定會抓著這些個私人問題死死不放的,雖然你們才七歲八歲。果不其然。還有孩子得寸進尺了——老師,有人向你求婚嗎?更有甚者,異想天開了,老師,你有男朋友在今天嗎?敢情老師有男朋友還得是今天的事,敢情老師的男朋友還得像空氣一樣一天一換啊。
有人造句,你今天有空嗎?恩,像約會的邀請,我必須有空。
有人自問,我死了嗎?這孩子可能想要成為深沉的哲學家。
還有人造句,我是爸爸媽媽的親生兒子嗎?這孩子一定是受過一些個快餐電視劇的荼毒。
我還發(fā)現(xiàn),這孩子一使用“嗎”就會上癮,剎不住車了,那些無厘頭的問題像冬天的雪球越滾越大,就像徐志摩給陸小曼寫的信,發(fā)鞭炮似的發(fā)問:“啊我的龍,這時候你睡熟了沒有?你的呼吸調(diào)勻了沒有?你的靈魂暫時平安了沒有?你知不知道你的愛正在含著兩眼熱淚,在這深夜里和你說話,想你,疼你,安慰你,愛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