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粉紅色+灰色記憶 (?紅色_無憂時光 )
我們小時候,班級里所有的同學都是紅小兵: 每個同學都標配一條紅領(lǐng)巾,一桿紅纓槍,胸配印有毛主席頭像的紅小兵證章,頭頂綠色軍帽,腰系棕色皮帶,腳踏解放牌跑鞋:男孩子們在操場上舞搶弄棒,打打殺殺,一個個都好似封神榜里的哪吒;女孩子們在操場邊嘻嘻哈哈,嘰嘰嘎嘎,不知在干啥。“打斗”完畢,我做故事大王,添油加醋地和玩伴們講《西游記》的故事, 同學之間建立了彌久的“戰(zhàn)斗友誼”,一起度過很多快樂時光!比起現(xiàn)在的小孩子,要么沉迷于網(wǎng)絡(luò)游戲、玩瞎眼睛、荒廢功課;要么整天做不完的功課補不完的課,做瞎眼睛、喪失童真, 不知要好過幾千倍!
我家里那套古舊的線裝版繁體《西游記》,來路不清,估計是紅衛(wèi)兵大哥、大姐們抄資本家的戰(zhàn)利品,在送廢紙廢品回收之前,被我老爸從單位里的雜物倉庫里撿回來的。我們那時只有小學4~5 年級,大概連3000簡體漢字都還沒有完全掌握,那時也沒有課外輔導這門生意,讀通繁體《西游記》,只能憑想象來填補無知的空白。好在這也類似玩文字游戲、二次創(chuàng)作,反正玩伴中也沒有一人讀過《西游記》,我可以自由發(fā)揮,自圓其說,算是我在語文和邏輯方面最早的練手“項目”。
漸漸地,老師見我周圍常有一幫同學一起,玩得很開心,感覺需要正確引導,干脆順水推舟,讓我做宣傳委員(如果老師當時知道我原來在宣傳“妖魔鬼怪”之類,大概一定會后悔)。對于被委于這個那個任務(wù),我不大情愿,但好在這個差事,有一些特別“福利”,我就勉強應(yīng)承下來。“福利”之一是我時而可以堂而皇之地“逃課”-- 我們小學里不少“批林批孔”的漫畫都出自我和玩伴的涂鴉。遇有這樣的政治任務(wù),我特別開心,一周逃個五、六節(jié)課是家常便飯。我們的老師也很開明,讓我自己挑選曠那些課,我一般選政治課、語文課、圖畫課 --- 反正我已經(jīng)在“斗爭的一線”做著革命實踐,坐教室里聽枯燥的理論實在有點多余。
有一次,老師交代了一項重大的政治任務(wù),在學校的屋頂上畫毛主席的頭像和他老人家給我們小孩子的諄諄教導:”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八個大字。 這個任務(wù)原來是委派給我們美術(shù)老師的,但他腿腳不便,爬到屋頂上恐不安全。 我們指導員很有魄力,不拘一格,讓我爬上屋頂頂替我們的美術(shù)老師做這個光榮任務(wù)。 這件事成后我得兩大好處,其一是我愛上了爬屋頂這個新娛樂項目,以后每每國慶節(jié)放煙花時,我都會爬到鄰家工廠的屋頂上,比地上的玩伴能提早10秒看到從遠處中山公園草坪上緩緩升起的煙花彈,站在地上楊長脖子顧天的,只能聞其聲而不見其蹤 ,不亦樂乎。
其二是我又多了一項“福利”,從允許“逃課”晉升為可以“逃學”,我獲得了每周有一個下午不去學校的機會,到附近的少年宮去學習比較正規(guī)的美術(shù)課程。畫畫之余,我在這個迷宮一樣的大房子里探索每一個角落,找到 屋頂天窗禁不住就爬出去,一點都不覺害怕,在45度傾角的屋頂上玩?zhèn)€痛快。當時還不知道這幢洋房曾經(jīng)做過汪精衛(wèi)的公館,否則我一定會在屋頂上好好搜一下,說不定還能找到什么“壞人壞事”的歷史證據(jù)、或金銀財寶之類,實踐一下學習雷鋒、拾金不昧的思想。汪精衛(wèi)的本名“兆銘”和我的名字幾乎撞名,應(yīng)該是一個巧合。如果一定要瞎扯在一起,就是那個“兆銘”曾住過的房子屋頂上,30年后會出現(xiàn)另一個“釗銘”來玩捉迷藏。偶有尿急,我就躲在屋頂山墻后的隱蔽處,灑一泡尿。當時的屋頂上還長有一些雜草,權(quán)作施肥。
我們那時大多數(shù)男孩都發(fā)自天然地熱愛解放軍,熱愛軍旅生活,甚至有點喜歡打仗。“深挖洞-廣積糧-不稱霸”的標語在防空洞入口隨處可見,學校附近的幾個防空洞也就成了我們的游樂場 , 一個玩膩了,隔天再換另一個。電影《地道戰(zhàn)》看了又看,“打一槍,換一個地方,不許放空槍”這句經(jīng)典一直銘記在心上,以至于我后來把它用于和難纏而又傲慢的法國鬼子做商務(wù)談判的策略之上:“打一槍,換一個地方,可以放放空槍。”電影《地雷戰(zhàn)》也是看了又看,最好奇“頭發(fā)絲雷”引出的“革命愛情故事”,不曉得那一天我也會跟那位姑娘借幾根頭發(fā) , 發(fā)明什么異想天開的武器,打敗美國紙老虎,解放臺灣。
記得小學5~6 年級最開心的事之一是野營拉練,我們有一次步行了大概 20 華里,到近郊一個高炮連隊(估計是保衛(wèi)虹橋飛機場的)去體驗軍旅生活。看官可以想象,一群男孩子操縱這樣一個真家伙時的興奮!還有一次去浦江邊的龍華飛機場,感受飛機起飛的隆隆轟鳴,盡管都是些二戰(zhàn)水平的螺旋槳飛機【1】,但也非常過癮。 人類社會在幾萬年以前形成部落之后,尚武精神大概就開始融化在每一個部落男孩的血液當中了,從2000多年前愛琴海邊的斯巴達男孩,到我們那個紅色年代上海灘上的紅小兵,這個尚武精神都一脈相承。可惜在最近20 年里,我們社會上很多男孩女孩崇尚的一些東西,視乎有點不倫不類,如果長此以往,可能毀掉我們這個民族未來的體魄和靈魂。而這種腐蝕性的毀滅力量,不是來自外部,而是因為我們自己的短視和功利。
小學年代對于軍旅生活的情結(jié)一直延續(xù)到我的大學年代。如果有人問我大學里做了什么最值得回憶的事,我頭選大學軍訓的實彈射擊。我們用56式半自動步槍,5 發(fā)子彈,在150 米距離臥射靜止靶,我的成績是[2, 2, 4, 5, 9 ]環(huán),大概在倒數(shù)后10名當中。盡管我的數(shù)理科目( 量子力學,統(tǒng)計力學,固體物理,高等數(shù)學,工程數(shù)學)分數(shù)一直是大學年級組里的前3~5 名,但這些都比不上打5顆實彈來得過癮!空氣中彈藥爆裂的味道和聲響、槍托給你肩膀的后坐力,會讓我這類理工男欲罷不能。我一直對古代男子可以佩刀佩槍,而今天的男人腰間只配一把水果刀這件事耿耿于懷,看成是未來陰盛陽衰的前兆。工作后,偶有廠里的同事邀我玩彩彈射擊游戲之類,美其名為“團隊合作精神培養(yǎng)”,我一概拒之,視為小兒科。但是理工男要真的殺入戰(zhàn)場,歷史上也多留下遺憾【2】,所以我后來對打仗這件事的看法和兒時有不同的認知。
在我老爸的書架上,除了晶體管無線電安裝、電工、木工手冊之類的實用工具書外,最多的還是馬恩列斯毛的著作,還有一些被當作“反面教員”的,映像最深的是“烤翅雞”【3】,原來以為可以飽口福的,沒想到作者只是擅長投機,本身不是一只雞。《毛主席語錄》我在學前差不多就能夠背出一半,他老人家語言樸素,讀來朗朗上口,我很早已經(jīng)爛熟于心。小學一二年級時,我學校里調(diào)皮搗蛋 ,老師常常上門告狀。 有一次老爸拿起掃帚柄,要給我一點顏色看,我急中生智,不知從哪里蹦出一句毛主席的教導:“要文斗不要武斗!”,搞得我老爸有點措手不及,等他反應(yīng)過來,我早已溜之大吉,躲到鄰居家去看連環(huán)畫,估計他消了氣后才溜回家。
小學三四年級開始,字認得多了,開始“橫掃”老爸書架上的書籍。 我最愛讀的當然還是毛澤東選集和魯迅先生的作品。毛選又以第四卷為上佳,毛主席在“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歲月里寫下的作品,喜歡當中的“嬉笑怒罵”,如《別了,司徒雷登!》。魯迅的作品更加超越時代,他的文字也不盡都是辛辣刻薄的,“百草園和三味書屋”那種,讀來就很溫馨。他的《阿Q正傳》里那一句:“吳媽,我想和你困覺”,大概開啟了那 個年代所有(偷)看過《阿Q正傳》男孩的性啟蒙旅程。但我們的生理課程要到初中時才有,課本里羞羞答答地也只講鳥類的生殖系統(tǒng),從鳥退化到人【4】那一段子虛烏有的自然演化空白歷史,全靠孩子的想像力去填補。
革命導師里,也有精通自然科學的,這反映在了恩格斯的《自然辯證法》當中。 我小學6 年級時從老爸的書架上拿了這本書的中譯本看了一下,引起極大好奇。雖然當時沒有看懂,但我由此知道馬恩兩位導師的數(shù)學水平都了不得,且都精通微積分,于是老想有機會一探究竟。讀初二的時候,有一次偶然在圖書館里發(fā)現(xiàn)一本“工農(nóng)兵”大學生的數(shù)學教材,里面有一個例題,在“提高警惕-保衛(wèi)祖國-準備打仗“ 的引子之后,要求計算一個空降兵跳傘后、著地前的速度,一個以時間為自變量的函數(shù)。這個“生死攸關(guān)”的問題【5】,引起了我的好奇。我“窮追猛打”、“囫圇吞棗”,又花了兩個星期的時間,終于搞清楚了答案背后的一連串計算。現(xiàn)在學校里教授微積分,從函數(shù)概念...級數(shù)...極限...連續(xù)...epsilon-delta...微分...積分...微分方程, 一路拖拖拉拉大半年時間,搞得大多數(shù)學生哈欠連天,實在有點浪費時間。
我的體會是,所有的學習,所有的知識,假如和你的生存、生活、信仰、興趣無關(guān)痛癢的話,大概都很難真正習得。有時候大家把一些自己也是一知半解或根本就是不懂裝懂的“學問”抖出來炫耀,大概都是些生活無憂、有錢有房有車、唯獨沒有知識的朋友, 掏出來慰藉一些自己而已。對于這類朋友, 我比較寬宏大量,畢竟這也是在精神上有所追求,好過只會炫耀自己的財富、地位和名譽的。對于2-3 千年來,深受“讀書->當官->發(fā)財”思想毒害的中國男人,也算是一點點進步。好比我們在男廁所小便池上隨處可見的溫馨小貼士:【上前一小步 文明一大步】、【握緊手中槍,射擊不要抖】,想必是搞清凈衛(wèi)生的阿姨,在無奈之后的靈機一動?
我的不少同學當中,對我在初二時就已經(jīng)掌握了微積分這件事常有困惑甚至嫉妒,以為我又是在講孫悟空的神話。 其實我們每一個智力正常的人,都可以在初中時就學會微積分的:?我們在人之初時可以數(shù) 1 ,2, 3 ..... ; 小學時可以背 9 x 9 乘法表;初中時幾何代數(shù)三角。假如我們在這個基礎(chǔ)上,再跨出小小的一步,把1,2,3 一直數(shù)到無窮,我們就能進入牛頓和萊布尼茨為我們創(chuàng)造的無窮的樂土。
算了,我還是打住,對于只知道玩迪士尼樂園的那些朋友,他們要開始對我翻白眼了。
大家不想學微積分,主要原因不是智力,而是不屑或認為無用。你做一個小本買賣,記住9 x 9 乘法表大概已經(jīng)管用了。高中時代,男女同學當中有一些懵懵懂懂的”三角戀愛“也不足為奇,但大家都感到?jīng)]有必有把一個好玩的”三角形“,做成一個”圓滿“的無窮多邊形。上海當時很多人家蝸居在不到 6 x 6 平方米的房子里,也能其樂融融。大多數(shù)工薪階層的每月標準基本工資也就6 x 6 = 36,平時數(shù)錢時,數(shù)過366 絕對是小概率事件。
“無窮”在那個年代是 “勿曉得窮“,我們兒時的時光才因此變得無憂。。。
~~~ * ~~~ *~~~ * ~~~ *~~~ * ~~~ *~~~ * ~~~ *~~~ * ~~~ *~~~ * ~~~ *~~~ * ~~~?
【1】龍華飛機場始建于1907年,最初名為“龍華飛行港”,為中國最早的飛機場。
【2】 Henry Moseley (貢獻:X-射線能量-頻率分布的量子化經(jīng)驗規(guī)則)和 Karl Schwarzschild (貢獻:廣義相對論首個球?qū)ΨQ引力場的精確解) 這兩位理工男都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從軍并死于戰(zhàn)爭前線。二戰(zhàn)時,各國都吸取了一點教訓,理工男應(yīng)征入伍,一般都在后方從事實用軍事科學和軍事工程研究工作,不讓他們輕易進入前線, 因為戰(zhàn)爭的成敗已經(jīng)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取決于交戰(zhàn)方的工業(yè)和科技實力。進入21 世紀,工業(yè)和科技實力甚至已經(jīng)成為決定因素!
【3】Karl Johann Kautsky (卡爾-約翰-考茨基,1854 -1938 )德國和國際工人運動理論家,第二國際機會主義派領(lǐng)袖。
【4】沒有(古生物)考古證據(jù)支持我的 ”人從鳥退化而來“的”假說“。我們想象當中的西方天使和東方龍鳳一類的神獸,都有有形或隱形的翅膀,我把他們統(tǒng)稱為”鳥“。我們的智力和體力都不及這些”鳥“,才有 ”人從鳥退化而來“一說。 這個并非科學假說,純粹神話世界文字游戲。從生理課的角度出發(fā),龍、鳳如何交配的,神話故事里還沒有一個令人滿意的自圓其說。
【5】這是一個求傘兵跳傘后任意時刻速度v(t)的問題。為了說明問題的實質(zhì)。我們做如下簡化假設(shè):
(1)不考慮水平分量的力和運動。(2)垂直方向的空氣阻力和垂直方向速度大小成正比,方向相反。(3)忽略降落傘打開瞬間的復(fù)雜動力學作用。
設(shè)傘兵 t=0 時跳出飛機,傘兵和傘總質(zhì)量為m, 重力加速度為 g,跳傘后 t0 秒打開降落傘, 則打開降落傘前后的空氣阻力為:
Fr = { - k1 * v(t) if 0<= t < t0 ; - k2 * v(t) if t >= t0 } , k1, k2 為 空氣阻力比例系數(shù), 為經(jīng)驗常數(shù),由傘兵和傘的垂直方向截面形狀、截面積、空氣和物體界面的摩擦特性等復(fù)雜因素決定,需要做實驗來定。整個跳傘過程都滿足牛頓第二定律,但在降落傘打開前后,需要用分段函數(shù)來處理。
m*d[v(t)]/dt = mg + Fr , v(0) =0 .....................................(A)
(A) 為 一階 ODE , 用分離變量,兩邊分別積分的方法, 容易求得滿足 初始條件 的 特介為:
降落傘打開前:
v(t) = ( m*g/k1 ) * ( exp( - (k1/m)*t ) - 1)
降落傘打開后:
v(t) = ( m*g/k1 ) * ( exp( - (k1/m)*t0 ) - 1) * exp( - (k2/m)*( t - t0) ) +
( m*g/k2 ) * ( exp( - (k2/m)*(t - t0 )) - 1) .....................(B)
假如傘兵開傘時的高度足夠高( ?), 公式(B) 中, 令t --> 無窮大 ==> exp 的 指數(shù)項 --> 0, 那么傘兵最終著地速度為 - m*g/k2。根據(jù) k 的經(jīng)驗數(shù)據(jù), 這一速度 一般小于 10 m/s.
這個速度,大抵相當不用降落傘,從一米多高的地方跳下,只要先腳尖親親著地,以一個10歲左右小孩身體的柔軟,小命無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