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刷小紅書,看到一位30歲的女性哭著說就職的公司倒閉了,突然失去了工作,她投了很多簡歷都石沉大海,感到非常焦慮和迷茫。
作為30+的女性,我很理解她的這種焦慮。
30歲,對于女性來說是一道坎,也是在職場中的重大轉折點,不僅要面臨婚育的壓力,還要面臨工作的問題。
那么,未到30歲的女性們要怎么做,才能在30歲及以上的年齡在職場中混得游刃有余、風生水起呢?
2020年,也就是新冠疫情暴發的第一年,剛好30歲的我不顧身邊人的反對,果斷放棄機關單位的工作,跳槽轉行到培訓機構,月薪翻了近一倍。
這個消息傳開后,很多人以為我是靠關系找到的工作,我告訴他們是我在網上找的,他們都半信半疑。
其實,30歲能成為我人生中新的起點,我很清楚這一切都是我未雨綢繆的結果。
一、想最壞的結果,才能做出最好的準備
我有個習慣,就是從決定要做一件事情的時候,我會想:
1.如果這件事做不下去了,我未來還能干什么,才能降低失業風險和減少生活的打擊,再從更高的起點重新開始?(對,我確實很貪心,想得很美,嘻嘻~)
2.那么,我現在應該怎么做,才能為自己的未來鋪路?
所以,從進入機關單位的第一天開始,我就一直邊工作邊探索這兩個問題。
那個時候的我剛畢業沒多久,對未來很迷茫,我不知道以后自己能做什么,適合做什么,喜歡做什么。
我決定遵循一個原則開展我的工作和學習:爭取更多不同的工作機會和學習機會,在工作中表現突出,積極實踐探索,拓展能力。
二、不斷嘗試,突破自己,才能從更高的起點重新開始
這個原則的表現就是我干得比其他同事還多,別人不愿意干的或不愿意干的,我干了;同事參加不了或不想參加的培訓和考察,我主動跟領導申請派我去;同事需要我幫忙的,我幫了。
久而久之,領導發現了我積極負責的工作態度和出色的工作能力。
得到我幫助的同事們自然在領導面前說我好話,領導連續三年把榮譽證書頒給我,也把更重要的崗位安排給我。
就算換了個領導,他對我不是很了解,也不妨礙我爭取更高的職位。
其他領導和同事們的好評以及我跟新領導表明了敢于挑戰更高職位的決心和愿意付出更多的態度,領導果斷給我升職。
因此,在機關工作的六年多時間里,我調了三個不同性質的崗位,晉升了一個級別,每一個崗位和級別所需要的能力的側重點都是不同的,所接觸的領域和人群都是有區別的。
這些恰恰給予我不同的平臺去挖掘自身的潛力,也促使我自費學習了溝通、辦公、情商等多種知識,培養了寫作、策劃、統籌、溝通、協調、組織等能力。
不僅讓我獲得更多領域的成績,而且讓我從中找到了自己熱愛的工作內容和工作性質。
2020年,我決定追求我的熱愛,很巧的是剛好有機構看中了我的這些能力和成績。
所以,我得以跳槽轉行到培訓機構,而且薪資起點更高了,超越機關單位里同級別的同事。
曾經有不少同事或同情或取笑地說我傻,拿著微薄的薪水,干的事情比別人多,還那么拼命,不該干的也干了,不該幫的也幫了。
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位工資比我高、工齡比我長的同事跟我說:“謝謝你一直在幫我,還好有你幫我,不然我都不知道怎么辦了。”
當年耿直的我答道:“我幫的是我自己。”
是的,這六年多,我一直都在為自己鋪路,我不在意眼前的得失。
我很清楚:在職場,能力、名、利、資源這四樣中,能力是基礎,有能力才能擁有另外三樣,當能力還不夠的時候,就需要不斷提升能力。
但是,如今經濟動蕩的社會,只有一種能力是很難持續獲得更高收入的,需要拓展多個能力,練就多個的專長,持續輸入和輸出。
終有一天,一定可以同時獲得更高的收入、更好的名聲和更多的資源!
智者,永遠知道自己最需要的是什么,當下能獲得的是什么,心中銘記目標。
在很多人眼里的吃虧和愚蠢,其實就是你通向成功的墊腳石。
我們要堅信:人生的路沒有白走,每一步都算數,一切的努力都是在打地基,地基打牢了,高樓大廈才會建起來。
如果現在還沒看到你的高樓拔地而起,再耐心等待,遲早有一天,你會感謝曾經努力付出的自己,你會驚艷身邊所有人,向所有人展示你雄偉壯觀的高樓。
作者簡介
風琴羽,85后自由撰稿人、職場人,熱衷分享個人成長干貨,熱愛傳遞正能量,與您一起成長。縱使世間復雜紛繁,仍堅信歲月如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