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界的導演大咖數不勝數,風格自成一體的,懸念大師希區柯克,暴力美學昆丁,還有個人喜歡的英式幽默埃德加耐特,鬼才蓋里奇,文藝喬耐特,雖然喜歡恐怖片,卻從來沒仔細考量過導演,究其原因應該是大多恐怖片拍攝手法都及其一直吧。
提到恐怖片,第一印象都是日本的《午夜兇鈴》《咒怨》系列,或者韓國的《薔花,紅蓮》,再者泰國的《連體陰》之類的也不錯,之所以想不起歐美片,大概是因為歐美片以血(惡心)著稱吧!不過也有改編得不錯的恐怖片,總而言之,脫離僵尸一類的血漿迸發的片子明顯質量有所提升。
識得溫子仁卻不是因為他的《電鋸》系列,而是發現他在導dc大片《海王》,而曾經異軍突起的《招魂》正是出自他手,于是瞬間圈粉,去年的《招魂2》和《關燈以后》也是口碑超贊,話說自從生完孩子后,膽子明顯變小了,看《招魂2》的時候,竟然不敢開聲音~廢話說多了,先介紹重點——《關燈以后》。
一,恐怖來源
大多數恐怖片都在解決這樣幾個問題,它是什么?為什么找我?怎么離開(死)?
溫子仁似乎更喜歡用家庭和孩子來達到這個效果。
雖然電影諸多詬病,如《招魂2》中的鬼酷似曼森,但比起無病呻吟,一家人相濡以沫,不離不棄,母親為了保護自己的孩子可以用意念控制住鬼魂等等,這樣恐怖背后映射出來的溫情,才是最終的目的。
只有勇敢的面對,一切恐懼都將化為虛無。
知道為什么和怎么驅趕后,問題就簡單多了,該慶幸的是鬼沒有外星人那么聰明,不然把電源切斷了,那就是死翹翹,當然,導演是不會給自己挖這個坑的,嚇嚇人得了,見好就收!
二,致敬經典
1.用畫面和聲音來控制觀眾的呼吸,這點是不是有點god的感覺?如何辦到呢?一定要吊足了觀眾的胃口,當他們放下警惕時,關燈放鬼!記憶中香港一部鬼片《見鬼》電梯里的場景,相傳看了電影的人都不敢做電梯,這便是經典!
本來就鬧鬼,還要弄一堆模特,溫導真是調皮!
2.恐怖主要還靠演。只要演員足夠好,觀眾一定會身臨其境,《招魂2》的小女孩簡直是碉堡了,演技逆天,全程跟著她的呼吸共存亡,《關燈以后》的小男孩也不示弱,只可惜戲份不夠。我就納悶了,童星長大的孩子,你們的演技去哪兒了?
3.經典橋段用再多次,也還是會被嚇到!
刻滿了字的房間,滿目瘡痍,似乎每一個字每一個涂鴉都作為鬼魂的怨恨彌漫在整間屋子,可是你不能把你的不幸再強加給別人吧,還是離開吧!
說是鬼魂,又或是第二重人格?who cares?結局總是媽媽救孩子!這個場景難道不是在像《搏擊俱樂部》致敬?!
三,一定要點創意?
非要的話,搞笑點,可好?笑出屎來的一段,由男二擔當,當他知道了鬼怕光后,他是這樣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