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不管做什么事都和‘有用’掛邊,交朋友之前想的是多個朋友多條路,找愛人首要想到的是生活能否得到依靠和保障,老一輩的人會認為生兒子是養兒防老生女兒是養賠錢貨,每天吃齋念佛的人祈求的是家人能發財和平安自己百年之后能夠駕鶴去往西方極樂世界。
有用固然重要,柴米油鹽醬醋茶樣樣不能缺,不過一個什么事都要往‘利’字上想的人是多么的乏味無趣啊,袁弘道有句話,值得深思,他說:“余觀世上語言無味面目可憎之人,皆無癖之人耳。”張岱的話更加驚世駭俗、一針見血:“人無癖不可與交,以其無深情也。”一個人若對什么都提不起興趣,胸無點墨,兩眼一抹黑,什么事有用才去做沒用不考慮,八成是重利輕友的,又怎么值得交往呢。
我朋友很少,我在面對一個人考慮是否要和對方交朋友之前都會想一下,TA遇到困難了我會第一時間站出來幫助TA嗎?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我就不要去交往了,因為自己都做不到拿不出真心又怎么能夠得到別人的真心呢?如果想要得到利益,還不如把生意做的更好,這樣更簡單直接,畢竟世界上最純潔的關系是金錢關系。
如果可以在小說人物中選擇一個角色當朋友,那我一定會選喬峰,他雖然身世凄苦,但他對朋友肝膽相照,為丐幫出生入死,對阿朱情有獨鐘,對阿紫盡心盡責,真正是小說里的大好男兒,若得到這樣的朋友那真是三生有幸,必以真心待之。
小時候總是聽家人說,不要整沒用的,要好好讀書,長大了找一份好工作,將來有一個好生活。
長大了總是聽大家說,不要抱著書了,沒有用,要努力賺錢,買房買車。
事實上很多很厲害的人每天一個特別重要的習慣就是閱讀,像主持人董卿在40多歲的時候因主持《中國詩詞大會》和《朗讀者》又火了一把,如果不是平日里對閱讀的堅持和熱愛,根本不會在眾人面前表現的那樣游刃有余才華橫溢。而才女武亦姝說她口袋里每天都揣一本小詩集,沒事就拿出來看看,想必她的家人也是十分開明的,沒有逼著她放棄‘沒用’的詩詞,才會在舞臺上有那么出色的表現。
那些把事情做到極致最終有大成就之人,往往沒有第一時間考慮利益,而是戀物成癡,記得有一名畫家,我已經忘記他的名字了,只記得他的作品,每一副都纖毫畢現精彩絕倫,頭發絲毛衣上的毛絮這些無不精心刻畫惟妙惟肖,他一年才出一幅作品,從不去管錢的事而是專心作畫,而一副作品卻能拍出上千萬的高價。
我喜歡讀書,始終認為人不光有肉體生命還有精神生命的,肉體上每天要補充食物,精神上每天也要汲取知識,
村上村樹說,“不管全世界所有人怎么說,我都認為自己的感受才是正確的。無論別人怎么看,我絕不打亂自己的節奏。喜歡的事自然可以堅持,不喜歡的怎么也長久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