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生有沒有可能睡著賺到一百萬?
每個人的一生都圍繞一個字過,就是錢。每個人都想有錢,無非是通過兩種渠道:上班(依靠一技之長)和理財(錢生錢),上班是你為了錢而工作,而下班卻是錢為你而工作。哪個容易,誰都看的出來?當然是后者。
但是說起理財,大多數人的腦海里就閃出幾個詞:投資,炒股,買基金,炒房等等,搖搖頭、擺擺手、說不成啊。然后會絮絮叨叨跟老媽子似的說誰誰誰炒股炒的妻離子散,就差沒跳樓謝罪;又談起誰買基金,幾年翻不了本,現在錢還套著,本都贖不回來;又說起誰買了幾套房子等升值,結果房價下跌,又賣不出去,空有房子沒錢子。人啊,就是人云亦云的動物,別人說什么就是什么,從來不自己去思考去判斷,去辯證的看待問題,特別是在理財這條路上,有著獨立的判斷是何其重要啊。至于這個問題以后我會細說。
那我就先來說說什么是理財。
有個形象的比喻可以解釋理財:若把收入當作一條河流,那財富就是水庫,支出就是流出去的水,如何管理好這個水庫就是理財。它無非就是圍繞兩個方面:賺錢和花錢。如何創造財富,管理財富,使財富保值增值,這才是理財的核心所在。再從一個更書面化的程度講,就是為實現個人目標和理想,通過制定一個各方面協調的財務計劃的過程,用理財實現生活目標,提高生活品質。
那理財等不等于投資或者是賺錢呢。這個是有明顯的差別的,投資和賺錢都是是理財的一個方面,是財富積累的一個手段,它們不能籠統的稱為理財。理財應該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不是為了短期效應,而是長期規劃。理財和投資有很大的區別,就是一個是長期的規劃,一個是短期的投入,當然兩者都是為了獲得財富,但是理財卻擁有更長遠的意義和價值。
是對現金流入和流出的管理。人從生下來就和錢打交道,所以說每個人都需要理財。
風險管理是重中之重。買過基金和別的理財產品的人都知道,在買入之前,它們都會讓你做風險測評,意義就在于讓你知道自己能不能承擔這個產品的風險,找到適合你的理財方式和產品。當然,如何更好地去分散風險,保持財富的持續升值,這也是理財的根本所在。
說完了財富的意義,我們再來談談理財的層次。
理財層次有三 ,一層比一層難爬:
有效、合理的運用錢財,讓錢財發揮最大的價值,以達到最大限度的滿足生活的需要。(大多數人做不到)
用余錢投資,使之產生最佳的財務收益,也就是錢生錢的層次。(能堅持到五十歲的沒幾個)
從財務角度對人生進行規劃,利用現有的經濟財務條件,最大限度的提升自己的價值,為后續發展做長遠準備。(大哥你收我為徒吧)
若把它用文鄒鄒的話描述下,就是這樣的:
第一層,昨夜西風凋碧樹,為了省錢,搜斷淘寶路。
第二層:衣帶漸寬終不悔,只為跑贏CPI。(CPI-居民物價指數,衡量通貨膨脹的,說白了就是你生的錢夠不夠你買菜。)
第三層: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錢錢就在你手里。
(在下謝謝王國維不殺之恩。)
………………咦咦咦……說好的一百萬呢?我要睡著賺一百萬!!!……
啊咧,我不知道啊……對了,你若有能睡著賺一百萬的機會悄悄告訴我啊……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