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里人看重男丁。謂之曰:根。在農村有許多重男輕女的陳規陋習,現在的年輕人對這些陋習都是嗤之以鼻的。但是這種千百年遺留下來的思想觀念也很難在短時間內得到徹底改變。
隨著社會文明的進步,先進的文化理念漸漸植入人們的生活中來,某些陳舊觀念逐漸被人們所拋棄。
婚育觀念也在轉變。生男生女都一樣,女孩也是傳后人。在這一方面,應該說我國的計劃生育政策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我不去妄議計劃生育政策的成功與否,因為一個國家機器大力推廣的政策措施總是有它的歷史原因的。任何脫離了歷史背景與人文環境去評價某一個政策的成敗得失都是有失公允的。世間萬物,有一利就有一弊,譬如一把雙刃劍。居里夫婦的科學發明不是想把人類置于災難的邊緣,普羅米修斯以生命盜來的火種也不是為了去焚毀森林和草原。扯遠了。這些高大上的話題畢竟不在如我這般小人物的思考范圍之內。
前些時候朋友小聚,其中一朋友新得了寶貝孫子,眉目間洋溢著濃濃的幸福,打開手機圖片,滿屏都是寶寶的玉照,白胖胖粉嘟嘟煞是可愛,嬌憨的把如象牙雕成的隱私部件展現給我們這一幫奶奶們贊嘆。再看看老友眉飛色舞,幸福飛揚的神態,哪里還有以往的嫻靜端莊呢。隔輩親啊。祝福幸福的爺爺奶奶們。
鄰居家小弟妹做了月子。我去探視的時候小弟妹剛出院不久。剖宮產,小千金乖乖的躺在襁褓里。小弟妹幽幽的說道:生了個閨女,這還得再生個。我那個震驚啊。人家都說好了傷疤忘了痛,你這剖宮產的余痛未消,是什么樣的勇氣叫你在這樣的時刻還想著生二胎呢!
那日在鄰居家喝茶聊天,鄰居哥嫂是我的同齡人,兩口子生了兩個漂亮女孩,一個已經工作了,一個正在讀本。那天鄰居哥哥中午喝了點小酒,趁著酒勁大發感慨:唉!這輩子就兩個閨女了,百年后墳頭上都沒有個燒紙的。嫂子在一旁狠狠的剜了他一眼。尷尬啊,這夫妻倆如果當著我的面吵起來那還了得?我趕緊說:怪不得老人說人無百年壽長懷千年憂啊,你這聯想的也太遠了吧。凈想些沒有用的。你家兩個閨女都這么有出息,村里人誰不羨慕呢?還說什么男孩女孩。只要孩子們有出息,我們做家長的就很知足啦。
去年秋天在婆婆家陪著老娘說話,來了個串門的鄰居,懷里抱著個一歲左右的孩子。看年齡有五十左右吧,現在的二胎政策放開了,也不好斷定人家抱得是兒是孫。就試探著問:你這是給誰帶孩子?鄰居說:是孫子。五十歲帶孫子也屬正常,可是她接下來的一句直接雷的我合不上下巴了。她說,這個是俺小兒的,二胎。我驚問:你幾個孩子?她云淡風輕的答:俺三個兒子,都結婚了。五個孫子,大孫子都十歲了,這個是小五。我只能豎起大拇指,你太厲害了。她問我:大姐,你幾個孩子?我說:一個,三十多了,剛結婚。她嘆了口氣:孩子多了累啊,我家三個孩子都只上了初中。哪里像你們一個孩子能上大學。老娘在一邊添上一句:俺孫子是研究生,在北京上班。我忙說:都一樣,你看你,兒孫滿堂,多好啊。她說:大姐,你看像我這樣年齡的人都還在上班,自己掙錢,多好啊。我這叫孩子纏了一輩子。自己的孩子好不容易長大了,這又接著看孫子了。我心下暗想,你這句話說到點子上了。這個世界本就來就是大家共同擁有的,女子的舞臺也不是只有鍋臺炕沿。無論男性女性,都有權利有義務去參入社會活動,女人的定位不是藤,她也可以長成一棵樹。又說到高大上的話題了,咳咳。
農村的老觀念說是養兒防老。這能不能防老還真是難說。男孩女孩都是上天賜給我們的寶貝。如果家教好,兒女們都懂事理,知道孝敬老人,養老也不用分兒子女兒了。在家教方面,家長樹立的榜樣是至關重要的。曾經見過一個在閨女家生活的老太太,把唯一的兒子含在嘴里養大了,成親后把老娘推出門外。老太太在幾個閨女家輪流消磨晚年,晚景凄涼。待得老太太百年之后閉上雙眼,這為兒子的呼天搶地嚎給活人看。倒是墳頭上有燒紙的了,誰人知道,老人家在另一個世界里是否富足如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