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不試試,你怎么知道會有什么呢。
這兩天讀IBM公司小沃森的自傳,嗯,一個所謂含著金鑰匙出生的孩子的成長日記。
二戰前,每個人都認為他是絕對的不學好少年,家里有錢,上著貴族學校,泡著妞,成績各種不及格,不對,要什么成績啊,為了可以開飛機,可以從不去上課。逍遙自在,不用考慮將來,也不用考慮金錢。
二戰時,因為喜歡飛機,費勁吧啦加入空軍,鍛煉出了軍人的氣質,也展現出了管理者應有的品質,原因很簡單的,耳濡目染,老鼠的孩子會打洞嘛,商業家族的孩子,一般都會有一顆不錯的商業頭腦,加之他一直見識到的世界,戰爭也讓他的格局變的更大,看的更遠。戰爭中理解的人性,也能讓他更好的做一個管理者,其他的磨練又能讓他成為很善于觀察及總結的人。正如他妻子在他回IBM之前所說:“在你真正用心的事情上,還沒看到過你的失敗。”
所以,他在真的回到IBM之前,嘗試了各種生活也好、職業也罷,不斷的嘗試,才讓他回到IBM,并確定自己有能力做好。
嘗試去玩兒,玩出花樣,比如開民用小飛機。
嘗試著入伍,學會如何做助理,學會如何帶團隊,學會如何站在他人角度想問題。
嘗試著不去IBM工作,嘗試各種形式的工作,然后感覺自己適合管理公司,也喜歡。
在嘗試的路上,也有各種挫折。比如,喝酒、泡妞、逃課,讓他掛科成習慣,后來空軍學校的論文,三篇不及格便離開,讓他也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拒絕一切社交,才得以得到自己想要飛的夢想。所以,在自己喜歡的事情上,也是投入大量精力也甘心的人。
正因為種種的嘗試,一次次的失敗、成功,才讓一個無事不愁,所有人都認為沒有作為的富二代可以接管IBM帝國,并使之成長。
所以,年輕人有空說自己迷茫,不如該干啥干啥去。你是真的無聊?還是沒找到自己喜歡的?還是,你真的只是因為懶。別只看到別人的成功,看不見背后非人類的努力。
套用楊絳先生的話“讀書太少而想的太多”。
別怕失敗,失敗就失敗了唄,又不丟人,損失又不大。因為你年紀輕輕,本來就白紙一張,再損失能損失哪里去。
別怕嘗試,不試試,你怎么知道結果是什么。想干啥,就干啥。真上手了,就知道自己缺啥了,也知道喜不喜歡,能不能干了。
有學弟學妹問我,不知道自己要干啥。說實話,我也不知道你能干啥。
與其希望得到別人的規劃,不如自己去試試。現在變化這么快,誰知道明天會是啥,問年長的人的規劃,就像問炒菜放多少鹽,適量這樣的回答你能做出美味?
每個人的成長路線都不一樣,可能有一段路適合你走走,但不是全程都適合你。
如題所說,我鼓勵你去試試,不論你想做的是啥。(嗯,別明知有法偏違法便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