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自己的公眾號:凡人思維
導語
有朋友說最近我寫的東西太雜了,沒有形成一個具體的專題,也有的朋友說我的時間很多還有空寫東西。那么今天我推薦的這本書里都有相應的解答。
今天我要推薦的是這本《暗時間》。這并不是什么科幻書籍,而是講具體思維和方法的一本好書。
什么是暗時間?
暗時間(DARK TIME)
暗時間簡單的說就是思維的時間,也就是沒有產生直接成果的時間。
在書中的例子非常形象,如下:如果你有一臺計算機,你裝了一個系統之后就整天把它擱置在那里,你覺得這臺計算機被實際使用了嗎?沒有。因為CPU整天運行的就是空閑進程。運行空閑進程也是一天,運行大數據量計算的程序也是一天,對于CPU來說同樣的一天,價值卻是完全不一樣的。
如果你正在學習一門專業,你使用自己所投入的天數來衡量,很容易會產生一種錯覺,認為投入了不少時間,然而其實,“投入時間”這個說法本身就是荒唐的,實際投入的是時間和效率的乘積。
每個人在日常工作中經常會面臨著各種會議、郵件等打斷當前工作的事情。如何讓自己在任務的切換過程中保持高的效率呢,本書中提到了一個高效的習慣:抗干擾。作者的習慣就是在公交車上看書來鍛煉抗干擾的能力。同時學會利用各種碎片時間閱讀和思考也對迅速集中注意力和保持注意力有很大的幫助。能夠迅速進入專注狀態,以及能夠長期保持專注狀態,則是高效學習的兩個最重要習慣。
相比之下,如果能夠高效的只做一件事情,就不會有切換損失。這也正是專注的人時間利用效率高得多的原因。雖然任務切換的暗時間似乎不明顯,甚至很多人認為“多任務”是件很好的事情(有時候的確是),但日積月累起來就會發現,消耗在任務切換上的時間會變得越來越多。
我們走路、買菜、洗臉洗手、坐公車、逛街、出游、吃飯、睡覺等日常行為所花費的時間都可以成為暗時間。而我現在每天上下班都要需要坐很長時間的地鐵,這個時間內基本上是在用手機閱讀或是寫東西。因此,如果能合理利用好這些暗時間,確實能有效幫助個人進步。
如何設計個人的進度條?
如果沒有進度提示的話,我們無法知道自己的等待什么時候才是個盡頭。
設計自己進度條的理念就在于:“?如果你把任務分割了,你就有了進度條,你就知道,事情在不斷的進展,你總會完成任務或到達你的目標,你會有一個時間估計,反之如果沒有這個分割,整個任務或目標對你來說就只有兩種狀態——“完成”和“未完成”?”。
我們在嘗試新的事物的時候,總是會越到各種各樣的困難,不同的人會在碰壁不同的次數之后退出。用程序員喜歡的話來說就是,我們都在for循環,區別在于你是什么情況下break;的。有的人退出閾值高,這是能堅持的一類人;有的人退出閾值低,這類人很可能遇到一些障礙就退出了。
過早退出是一切失敗的根源。
模仿高德納先生的名言:過早退出是一切失敗的根源。興趣遍地都是,專注和持之以恒才是真正稀缺的。
靠專業技能的成功是最具可復制性的
它需要的只是你在一個領域堅持不解的專注下去,只需要選擇一個不算太不靠譜的方向,然后專心致志地鉆下去,最后必然能成為高手或絕頂高手。世上有很多成功帶有偶然因素和運氣成分或出身環境,但至少這一樣,被無數人復制了無數遍,否則就不會存在學校和教育了。
如何有效地記憶
1.養成回憶的習慣、經常主動回顧一段時間學到的東西
2.創造回憶的機會。a.經常與別人討論,或者講給別人聽。b.整理筆記。c.書寫。
3.設身處地“虛擬經歷”別人經歷過的事情。
4.抽象和推廣。
5.聯系/比較自身的經歷。
如何有效地記憶與學習并提高效率
下面是作者分享自己的一些學習習慣,有些方法值得我們學習:
1、遇到問題的第一件事,Google & Wiki
2、看書挑剔,只看經典。
在選擇書籍的時候做足功課是對我們自己的時間負責
3、做讀書筆記
4、利用走路和吃飯的時候思考;睡覺前必須弄個問題在腦子里面,在思考中入睡。
5、多看心理學與思維的書,因為它們是跨學科的
6、學習一項知識,必須問自己三個重要的問題。1)它的本質是什么;
2)它的第一原則是什么;
3)它的知識結構是怎樣的。
7、學習和思考過程中常問自己的問題。
1)目的是什么?
2)收獲是什么?
3)設想做自己將東西講給別人聽等。
4)設想需要講給一個不懂的人聽
5)時常反省和注意自己的思維過程
6)養成反駁自己的想法的習慣
7)條件反射的問自己你真的理解了嗎?問題的本質是什么?我對這個理解滿意了嗎等問題。
如何有效地提高學習和工作效率
1、趁著對一件事情有熱情的時候,一股腦兒把萬事開頭難的那個最難的階段熬過去。
2、重要的事情優先。
3、重要的事情要營造比較大的時間塊來完成。
4、同時也要善于利用小塊時間。
5、重視知識的本質。
6、重視提前積累的強大力量。
7、抬起頭來。審視一下自己正在做的事情
8、退訂RSS (現在可以退訂一些不需要的公眾號,卸載app等)
9、有時間么?總結總結最近得到的新知識吧。
10、有時間嗎?看本書吧
11、制定簡要的閱讀計劃。
我自己想補充補充一點的是,可以事先按照優先度把事情安排好順序,如果可以同時做的事情就同時做。
比方說炒菜和煮飯就可以同時進行。
什么才是你的不可替代性和核心競爭力
1、專業領域技能。成為一個專業領域的專家,你的專業技能越強,在這個領域的不可替代性就越高。
2、跨領域的技能。解決問題的能力,創新思維,判斷與決策能力,批判性思維,表達溝通能力,等等。
3、學習能力。
4、性格要素。具體包括:專注、持之以恒、自省(意識到自己的問題所在的能力,這是改進自身的大前提)、好奇心、自信、謙卑(自信和謙卑是不悖的,前者是相信別人能做到的自己也能夠做到,后者是不要總認為自己確信正確的就一定是正確的),等等。
書寫是為了更好地思考
書寫的好處有以下幾點:
1、書寫是對思維的備忘。
2、書寫是對思維的緩存。
3、書寫是與自己的對話。
4、書寫是與別人的交流。
5、有時候,語言自己也會思考。
如果你不知道一個東西,很大的可能性是你也不知道你自己不知道它。
如果你逼著自己將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寫下來,看著自己寫的內容,試著進一步拓展它們,就有可能在理性的道路上走得很遠,很遠。
作者還談了寫博客的好處,其實我寫公眾號也是可以借鑒的
1、能夠交到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
2、書寫是為了更好地思考
3、“教”是最好的“學”。如果一件事情你不能講清楚,十有八九你還沒用完全理解
4、討論是絕佳的反思
5、激勵你去持續學習和思考
6、學會持之以恒地做一件事件。
7、一個長期的有價值博客是很好的簡歷
書寫可以讓你自己成為一個持續學習和思考的人,如果只寫你真正思考和總結之后的產物,其他的一切就會隨之而來。
書寫時容易遇到的問題
1、擔心別人認為沒有價值
2、擔心想法太幼稚或有漏洞等等被別人笑話
3、得不到激勵
4、寫不出來
這四個問題確實困擾著我,正在努力克服中,希望大家繼續支持。
書中的其它一些好的句子
1、如果你遇到困難,絕大多數情況下你并不孤單,你遇到的問題早就有人遇到過,你踩過的坑里盡是前人的腳印。
2、反思是讓人得以改進自己的最重要的思維品質。
3、生活中的選擇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多,細微的選擇差異造就了不同的人生。
4、如果你有一些錢不知道化在A還是B上,你先不作決定,沒問題,因為錢還是你的,但是你有一些時間,不知道花在A上還是B上,不行,因為過了這段時間,這段時間就不是你的了。
5、一生的知識積累,自學的起碼占90%。
6、利用時間碎片:任何一點時間都可以用于閱讀。
最后總結一下
本書中有提到非常多好的學習和思維方式,相信大家看過這本書都能從中領悟到一些東西。
整本書的封面是一個簡單的沙漏,因此最后就以以書中開篇描述沙漏的第一句話結尾:“?每個人的生命就像沙漏,里面裝的沙子總量大致相當,不同的是,有的沙漏頸部較細,有的沙漏頸部較粗。頸部較細的沙漏能夠抓住每一粒時間之沙,即使沙子總量一樣,也能擁有更長的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