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的養成

?????? 我們在面臨習慣養成的時候,總是會以“堅持不了”、“沒有必要”等等各種借口而結束,其實這些反而體現了我們人類就是一種“慣性”的動物,因為之前已經養成了習慣,待在了舒適區,就不想做出改變,在內心給自己暗示,找各種借口去逃避。

?????? 我們人類大腦形象化說明,可以分成三個部分:爬蟲類腦(主管應激反應)、哺乳動物腦(主管情緒)、人類腦(大腦皮層、主管理智)。在信號傳遞上是從爬蟲類腦-》哺乳動物腦-》人類腦,所以常常就出現盡管理智認為這個習慣是好的,但是往往在爬蟲類腦、哺乳動物腦的信號過濾中就被屏蔽了,告訴你這種習慣你堅持不了,堅持了也沒什么用等等。

?????? 那么習慣我們到底要怎么養成呢?其實回想下自己已有的習慣養成過程,你內心其實應該已經有了答案了。你為什么能養成刷牙、洗臉這些日常習慣呢?

1、習慣都是從無到有:

(1)明確目標是養成一種慣性行為,讓大腦認同這種行為

(2)起步不能太難,應該從最基礎做起。比如《微習慣》作者斯蒂芬.蓋斯,他分享習慣養成的秘訣時,就舉了俯臥撐習慣養成的例子,就設定一天做一個俯臥撐的目標,堅持了一年,最終形成了習慣。

(3)簡單到爬蟲類腦和哺乳動物腦都沒有必要拒絕,那么慣性行為就養成了;

2、從有到多:慣性有了,再提高要求

(1)逐步提高,逐步適應:定期增加難度,直到讓大腦及身體適應了,再繼續增加;

(2)置于具備選擇壓的“生態位”,讓自己被“綁架",無法放棄:借助外部的力量,比如我們可以在社群定時分享自己習慣堅持的成果及體驗,或者和志同道合的人組成習慣養成促進組織。

??????? 滴水成河,即使每天一點點的改變和積累,最終也會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是習慣的力量。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