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一個嗜歌如命的人,耳機就和吃飯一樣每天的必需品一個都不能少......
對于一個嗜歌如命的人,不知何時從了解一個人的點滴從他聽得歌單了解......
對于一個嗜歌如命的人,每天聽歌均在1--2個小時的人來說……在歌曲的選擇來我有三不聽:
1、網絡歌曲不聽
2、口水歌不聽
3、日語歌不聽
之前都傾向于主流音樂……陳奕迅,王力宏,林俊杰.....但最近漸漸的發現也會有一些小眾的音樂在“吞噬”著我的耳朵~原來他們是歌曲的另一種形式叫:民謠。
漸漸地發現民謠才是最根本的,它記錄了生活最基本的喜怒哀樂……是那么的真實
對于大冰……一個把自己定義為野生作家,民謠推手,他的歌……給人一種暖心的存在……
《如果我老了》歌詞:如果我老了,不能做愛了,你還會愛我嗎......如果我老了,不能過馬路,你還會牽我嗎....
如果我老了,不能談戀愛,你還會愛我嗎.......如果我老了,不能來歌唱,你還會陪嗎.....
陪我到麗江來曬曬太陽,聽我訴說傷心往事,數你的皺紋,數我的白發,一聲一世不要分離啊.....
對于一個文藝青年來說,對于在外漂泊的游子來說,無疑大冰的訴說是一劑暖心劑 ,這是多么美好的畫面感,他讓我們相信簡單即美好,幸福不是大富大貴,平平淡淡才是真,總之開心就好。。
對于大冰我推薦:《如果我老了》《背包客》《我不想唱》....
對于海龜先生………第一次聽他們的歌...其實對于海龜先生聽得不多我比較驚訝于主唱的聲音,純真的聲線上透漏著叛逆…..聽他們的歌你的會不由自主被帶入到歌曲的情緒里你的身體也會不由自主的律動.......他是屬于比較歡快的歌曲
強烈推薦:《瑪卡瑞納》《男孩別哭》………
對于李志......好感不知是什么也許是來自于那首《關于鄭州的記憶》也許是來自于那首《梵高先生》《熱河》,李志的歌不同于汪峰,如果說汪峰的歌是撕扯心扉的吶喊,屬于颶風級別,而李志的吶喊的強度屬于暴風雨級別.....
強烈推薦:《關于鄭州的記憶》《梵高先生》《熱河》
對于花粥.....來自于《遠在北方孤獨的鬼》《20歲的某一天》聽花粥的歌就像一個飽經滄桑的人在進行一次溫柔地訴說,我記得《20歲的某一天》歌詞:二十歲的某一天,和你牽手走到天橋邊,你兜里有五塊錢....就這么娓娓道來生活的美好與無奈
強烈推薦:《遠在北方孤獨的鬼》《20歲的某一天》
其實民謠有很多好聽的歌,民謠還有很多很好的歌手。
民謠也是對于生活的另外一種訴說
愿所有的人“善待“”自己,“善待“”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