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陳也當初追招娣,部分原因想在一方面優越于弟弟。在工地,陳也與招娣的一次相遇,陳也也確實被招娣的美打動。年輕時,都知道去愛,有時卻不知道何是愛,如何去愛。
陳也結婚時,母親雖然一副漠然與反對,但也還是把本留給弟弟陳昆的房子暫給陳也。但是陳也卻拒絕了,對自己的未來一副豪言壯志。年輕是資本,但也不應狂妄。你的豪言壯志,有時候不應讓自己最愛的人一同受苦,況且你考慮過,過問過嗎?
后來,弟弟陳昆去了美國。陳也和招娣在澡堂不出所料,已經住了近三年。當再一次母親把鑰匙丟給陳也時,陳也經歷一次次生活的調戲,這次沒有拒絕。可是,看到落魄回來的弟弟,鑰匙又直接給了弟弟。清華畢業的弟弟,難道不能養活自己嗎?自己本是生活中的小人物,何必把自己當救世主。弟弟對陳也的一次次幫助,既沒有拒絕,也沒有說一聲感謝。每個人都知道先照顧好自己的生活,陳也你為何不知道呢?你的生活不是一個人,還有你最愛的人。
愛情,應該先教會人自私。
不是把愛僅對自己,而是把愛從對其他人,僅對自己深愛的人。
02
“我可以縫縫補補,提著昨日種種千辛萬苦,向明天換一些美滿和幸福”
既然愛,應全力以赴給愛的人最好的。
陳也拒絕母親給的房子,說自己有本事一年有房;單位分房,雖結果是一場烏龍,陳也卻也讓給了師傅;領導虛情假意說提拔,陳也信以為真答應無償加班。生活繁雜,本就能力有限,關注重點不應該是如何給自己深愛的人更好嗎?
窮則獨善其身,忽然覺得這話是何等有道理。別讓你深愛的人和深愛你的人等太久,別辜負了你深愛的人和深愛你的人。她們的受苦,為何要承擔你的博愛?
生活需要成本,愛也要投資。如果陳也不顧一切,少一些猶豫,多些魄力與闖蕩,怎會一直被生活調戲呢?
03
錯過了分房,錯過了托福,錯過了升職····看著故事,總憐憫主人公應該能過上好日子了,而結果總是和我們自己生活共鳴般地一致。這是《我的青春遇到你》最吸引我的地方。既有渴望,又有失落的共鳴。我們才會覺得真實,耐人回味。
陳也和招娣,即使在故事最后,沒有能出國、沒有能住進新房、沒有能升職,但是,如果陳也能懂得何為愛,如何去愛,知道把生活的重點關注到自己所愛的人,招娣能知道如何生活,二人用心踏實平淡經營好二人生活,結局又何嘗不是一種圓滿?
陳也和招娣真是絕配。慶幸陳也在青春遇到的是招娣。招娣雖然有時顯得笨手笨腳,但是在每次問題的時候,都以陳也是否愛她為底線。這才使他們遇到生活困難,卻能一直“美滿”的原因。
生活也許最終給予不了每個人千萬物質,但每個人卻必能從生活中獲取改變與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