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昨天沒有更新,
因為周日去了英德的英西峰林,
早上六點半起床,
晚上十點回到世界之窗下車,
吃晚飯后回到家十一點,
就是碼字了也來不及了,
太晚也怕打擾大家,
另外超過12點就計入第二天了。
2016年1月24日停更一天,
記錄之。
關于英西峰林,周六的文章中有較多的提及,
周日早上偶遇不良司機,
臨時換乘車輛耽擱了一個小時,09:25分才發車,
沿江路段落雨,司機安穩行車,
另外在廣州北站附近的廣清高速路段因修路塞車近一個小時,
所以下午兩點才到九龍鎮,
正常情況下12點就應到達九龍鎮的。
二
攻略如下:
在九龍鎮上遇“九龍中隊”牌子的三叉路口右拐入,
百度地圖顯示1.9公里處右側x366縣道下車,大巴車只能送到這里,
柏油路進入約400米遇河,
我們右轉順河道的右側前行,
兩年前的這條道是不足半米寬的田梗小道,
現在推土機拓寬路面,預估3至5米,
之前的河床也清理了,估計后面當地會有開發動作,
右岸前行約800米就到了斷橋處,
所謂的斷橋風景的底座高露,已沒有了之前的親水體驗,可惜了。
三
過完斷橋就到了虎跡崗村,
虎跡崗村是一個不足百戶的小村落,
不用兩分鐘就可以穿過村子也就是到了村后面,
有一排排泥土墻的房子,很整齊,適合拍照。
村后東南方向有一片約200米竹林帶,
順著竹林帶的人行路就到了一個大的湖水池旁,
之前夏天我們來時,荷花開放,
現在冬季湖水幾近干涸也沒有了亮色。
谷歌衛星地圖上看,
右側湖邊前往可以到驢寨客棧及紅珠石村,
我們選擇湖左側繞行至725縣道,
再轉到018縣道上走約1.4公里到九龍鎮上橋頭酒店的省道處,
018縣道上會經過一個馬頭石村。
成群的鵝壓著大馬路,也是一道風景。
有隊友測得第一段共計4公里多,用時80分鐘。
網上說的榮強小桂林就是我們的起點至斷橋處,
千軍峰林就是725縣道處。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
九龍鎮是中國糖桔之鄉,一隊友買了40斤。
下次再嘗試下面的這個線路,純粹的田梗路。
也可以再往下走把塘坑村作為起點,
走河道的左岸,把塘坑村、巖下、新寨、虎跡崗村、紅珠石村、馬頭石村串起來走,
初步預估需3時完成。
四
上半段精華段完成后,
司機接我們穿過九龍鎮,轉366縣道,前往黃花鎮,
途中會經過英西峰林售票處及英西另一個景點黃花驛站,
也就是網上傳說中的明徑倒影,這個線適合騎行,
從九龍鎮6.5公里即到達黃花鎮上,穿過黃花鎮約一公里就到了黃花公園,
告訴司機到這個地方接我們,
司機看到路的左側有一個停車場,也有洗手間,寫著免費停車,也很開心,
但后面等我們的2個小時中,還是被人收了30元停車費。
后面聽司機描述說,想出去就交錢。
五
從黃花公園順著x366縣道前行約4公里到達一個叫油榨頭的三叉路口,
右轉到x408縣道上,
再走1.5公里就到了三山站,也就是和順巖邨,
1.5公里的408縣道中間有一個觀音谷,
如果把整個徒步路線劃分為四段,
我們挑選了第一段部分和第三段:
第一段:英德人民歡迎您牌坊→悠竹園村→牛洞→寨背小學→孫旵都督廟→紅珠石村→虎跡崗村(過橋)→九龍鎮
第二段:九龍鎮→中心小學→穿天巖(洞天仙境收費60元)→團結小學→圍內村→彭家祠(收費40元)→黃花中學→
第三段:黃花鎮(明逕)→小趙州橋→永豐祖廟→和順穿山巖→
第四段:觀音谷→老虎谷暗河漂流→千足溪淘金→巖背鎮(終點)
和順巖邨牌坊直接直入前行約800米到達和順巖溶洞,
和順巖邨好像是一個幾十戶的小村落,
路邊也有一些泥土房可以拍照,
和順巖溶洞是天然的乳石,
一條小溪穿洞而過,適合拍照停留。
出和順巖溶洞后有三條路,
我們選擇中間的土路南下直接,
也就是順著小溪一直往南直行,
中間會路過果棚,左側是農田及溪水,右側就是果棚,
約500米前方就到了一個有警務區牌子的二層樓房和一條三米寬的碎石道,
此處左側是一個叫天悅山的地方,
上次我們在路邊發現了一個很深的溶洞,
現在也被他們圈起來了,都在大肆的裝修著,
不走剛說的那條碎石路,而是走天悅山門口鋪就的一條寬5米的路繼續南下,
這條路的右側是一條小溪,上次來這里全是農田。
再前行大約也有500米吧,會遇到一個三叉路口,
拐左是去棚塘、塘角的路,
如果選擇沿著溪水直行會經過公正村出到388縣道上的路,
而我們就是走到公正村才定位到線路不對,遂后折返,
正確的走法是在三叉路口選擇棚塘方向走200米右拐到農田里,
現在這塊農田用鐵絲網圍起來了,搞大棚呢,
農田路直行到頭就是一條溪水的分支,
順著溪水往東走才是正確的路。
下兩張圖紅色線為正確的線路,
黃色是我們走錯的線路,
誠如上圖是隊友的軌跡。
上面這張圖是第二段正確的前半程線路圖
六
逢石橋過橋后進入柏油路主干道,
柏油路邊可見有一處墓地,
我們要順著柏油路直行,
柏油路右拐又是會出到366縣道,
后面的路就是逢路口右拐,也就是右邊順著山峰前行,
右拐的這個村叫出水佛,人口好像十幾戶,
這里會有一個叫宏緒梁公祠地泥土房,適合拍照,
往前也會看到頗為壯觀的泥土廁所,
繼續沿著右側的這個叫蓋背山的村莊約3米寬的小土路前行,
慢慢右拐,方向東南,
出水佛和蓋背山的兩個小村莊基本上是相連的,。
這一路下去,可在左側遠望駱峰,也可近觀茶樹,
還會遇到村民下地作業,
你說個雷候,他們都會熱情回話,
后來發現,原來這條路就是傳說中的廣東綠道,
有綠道的地方你怕什么,
綠道代表的就是成熟的線路,丟不了人。
總之遇到路口就是靠右前行就對了,貼著右側的山峰走,
從出水佛行約3公里左右,就會經過白屋和大興江的村落,
如果到了大興江離第三段黃花公園出口就約1公里了,
左側大把的農田可以拍照,
臨出口時有一個永豐祖廟,也是這條路的一個景點,
網上說現在還有一個守廟人,
不過我們到時廟門是緊閉的,
門前發現有大堆的鞭炮皮,說明廟里的香火挺旺,
廟門前有兩個小亭,可以遠望左側的農田風光。
再走200米就到了傳說中的小趙州橋了,
一般在這里停留拍照15分鐘,
過橋后右拐沿著河的左岸前行200米就是黃花公園了,
黃花公園很小,類似深圳的社區公園,
不過有山有溪的地方,再小的公園風景都是杠杠的,
在黃花公園就可以看到366縣道,
到對面停車場就是我們的大巴車停車位。
上圖是我們第二段后半程線路圖
隊友測得第二段近8公里,用時120分鐘。
全程花計徒步12公里。
本文為周朝原創,軌跡圖片來自隊友木魚,歡迎轉載轉發,不收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