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和朋友小聚敘舊,一番寒暄之后,大家開始聊近段朋友圈里的趣聞,雖然自己只有聽的份,完全插不上話,但我對此甘之若飴,而且并沒有影響到彼此的興致。
上個月的7日,我關閉了微信朋友圈入口,現在已經有一個月了。
在這之前,我每天都會花大量的時間在手機上,睡前、醒后、吃飯、上廁所、甚至是開車時等紅綠燈的間隙都在看手機,而拿出手機的第一件事通常都是打開微信,消除紅點后刷朋友圈,反復翻看,生怕自己漏掉了什么。
確實,我通過朋友圈獲取了不少有用的資訊,也看了不少的文章,似乎很有收獲,但與此同時獲取到了更多的無用的碎片化信息,過后靜思才發現,這些對自己的生活沒有多大幫助,為此我感到很焦慮。
一開始,我是通過意志力控制自己看朋友圈的頻率,但我失敗了,這太考驗人了。后來,我改為獎賞制,就是要完成某項工作后,或是集中在晚上睡前看,但我還是失敗了,因為我會用微信與人聯系,只要一打開微信,我就不自主的點開發現里的朋友圈。
直到我看到大巴的文章,大巴是我的理財老師,他在每周給我們的分享里,說自己喜歡上了一檔視頻節目“圓桌派”,里邊的嘉賓梁文道并沒有使用微信,因此避免了各種紛雜的信息干擾,能夠靜下心來做自己的節目和看書。大巴受此啟發決定關閉朋友圈。我受大巴啟發也決定關閉朋友圈。
關閉朋友圈后,我把自己的舉動分享給了身邊的好友,有鼓勵也有反對和諷刺,甚至有人說我“注定孤獨”,但這一個月下來,似乎沒有想象的糟,也并不難熬,雖然會因此錯過不少有用訊息,但不管怎么樣,這確實為我節省了大量的時間。
而且關閉朋友圈,我依然可以發布朋友圈,依然可以有針對性的點開某人的頭像去看他的朋友圈,這讓我更主動,更高效,盡可能地減少了碎片化所帶來的危害。
關閉朋友圈也許并不適用于所有人,但之于我無疑是利大于弊的,我關掉了這小小世界的圈子,或許一扇新世界的大門正在緩緩打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