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的自由之路無非有兩條,一個是給能力做加法,一條是給欲望做減法。
一,認清概念 自律是什么?
羅胖說過,把日常用的概念打磨清晰,觀察世界的眼光才能升級。我們腦子里每個概念都需要清楚的定義。為了說清楚“自律,要先定義清楚“自律”竟指的是什么。
有趣的是,有些時候反向定義可能更有效,即:
定義X不是什么遠比定義X是什么來得更為清楚一些……(這種方法是跟笑來老師學來的。)
自律還不簡單,就是堅持堅持再堅持——自以為自己知道什么叫自律
自律就是每天做——不能長期堅持的都不叫自律
自律好無聊枯燥——帶來負面情緒
自律會不會讓人沒有朋友,沒有人情味——自律影響人際關系
自律就是自控力,看水能控制自己-只有控制自己才算自律
自律就是意志力——只有意志力強才能自律
我做不到自律,所以我不是一個自律的人
自律強的人各個方面都好,如果做不好就不是一個自律的人。
以上說的都不是自律。上面的屬于認知誤區。
自律是用來解決問題的。
舉個例子,在自律,痛苦,問題,成長四個元素中,自律是定位是什么?
人生是一個面對問題并解問題的過程。面對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夠讓我們成長。逃避問題和痛苦,會讓我們失去成長的契機。富蘭克林說過,“唯有痛苦能帶來教益。”因此我們必須正視痛苦,勇于承擔責任。
我們現在來鄭重地說明究竟什么是自律?
自律是一種有意識的,尊重現實的,承擔成長責任的,把痛苦轉換成快樂的能力。
弄清楚了一個概念之后,大家好像突然明白自律究竟是什么。是的,我們常說的自律是一種能力,是用來解決問題。
二,自律是什么樣子?
為了進一步吃透這個概念,我查閱了一些資料。
“自律”一詞出自《左傳·哀公十六年》。
“嗚呼哀哉!尼父,無自律。”唐張九齡《貶韓朝宗洪州刺史制》:“不能自律,何以正人?”宋蘇轍《西掖告詞》之十五:“朕方以恭儉自居,以法度自律,宜得慎靜之吏,以督繕治之功。”明李東陽《石公墓志銘》:“雖居官久,家無贏貲,亦以儉自律,不少變。”
自律指在沒有人現場監督的情況下,通過自己要求自己,變被動為主動,自覺地遵循法度,拿它來約束自己的一言一行。
那么現在閉上眼,自律是什么樣子?想想你身邊自律的榜樣?
1,我有個閨蜜,是個健身達人,通過n個100天計劃鍛煉,擁有了完美的身材。無論什么衣服,她幾乎都能駕馭。
2,彭小六,新晉網紅。書大賣,各種寫作課也是暢銷。秘訣是啥?半年成為簡書頭牌,每天堅持更新。通過刻意訓練,實現了財務自由。
3,趁早的CEO王瀟規劃自己一生的計劃,通過各種效率手冊,清單等實現了每個階段的夢想,獲得了自由的人生。
這些榜樣他們通過自律獲得了什么?是自由。
“他們按照自己希望的方式而非強制的方式來生活,“決定什么東西和誰的需求對自己重要,是一個自由人基本的權利和義務之一”。
這是諾貝爾獎獲得者,經濟學家哈耶克給"自由"下了這樣的定義。
三,如何通往自由之路?
我們也同樣都渴望自由,像歌里唱得那樣“沒有什么能夠阻擋,我對自由得向往”,像那些優秀的人們一樣自由,像《勇敢的心》里面華萊士一樣大聲喊出“freedom!”,
我們知道喬布斯在蘋果帝國非常自由,他對工程師說“不”的速度比任何人都快,他穿大褲衩面試高管,他批評人毫不留情面。為什么他可以這么任性?
因為喬布斯有帶領蘋果改變世界的能力并且承擔了蘋果前進的大部分責任,因此他也獲得了更多的自由。因此在《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這本書中古典老師舉例說:
當你有了按照按質量交付的執行力,你就有了時間自主的自由;
當你有了快速學習和遷移的能力,你就有了輕松跨行業的自由;
當你有了照顧好自己的能力,你就有了安心等待自己喜歡的人,全情投入戀愛的自由;
當你有了語言能力和健康的身體,你就有了周游世界的自由;
當你有了背起自己的責任的能力,你就獲得了全世界的自由。
自由這個命題和愛情一樣古老,但很多“自由主義者”并不懂自由是一種能力,他們認為自由就是隨意放棄一個選擇,然后重新選擇——這并不是真正的自由。自由是有能力發現自己想做的事情,然后有能力擔起責任做下去。
古典老師也曾說過:一個人的自由之路無非有兩條,一個是給能力做加法,一條是給欲望做減法。
如何實現這些自由?唯有自律。
因為“自律是任何問題得以解決得第一步。”
四,如何實現自律?
人生是一個面對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過程。如果遇到必須做但是自己總是在逃避并且經常感到痛苦糾結的問題,我們該怎么辦?下面我從人類動機本質模型來說探討這個問題。
比如,遇到問題,我們會情緒波動,會自我欺騙等,大象感受到這些傷害和痛苦的時候,本能地選擇逃跑。每次的選擇都會有積累效應,也會讓你的觸發器敏感度越來越高。那么你的“小我”習慣性得到了保護,感受到了在舒適區的快樂。那么你離成長就越來越遠了。
李笑來老師有個非常形象的比喻——“玻璃心”。玻璃心的人們的特點都是一致的:
遇到一點問題,就開始把整個事情往壞了想……且根本停不下來;
動不動就開始說狠話(其實根本就是胡話),這種自我暗示即意味著說接下來不一定做出什么樣的蠢事;
做任何事情都沒有客觀評判標準,一切從自我主觀出發,或被臆想出來的大多數人的看法左右……
因此,他說,很多人一生最終一事無成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們是脆弱的完美主義者,天真地希望自己可以在這個不完美的世界里完美地生存——所以注定失敗告終。
“解決人生問題的首要方案,乃是自律。完整的自律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
這是《少有人走的路》里面的金句。
那么如何通過自律消除人生的痛苦?只給干貨的永澄老師給出了五個步驟:
推遲滿足感
直面現實
承擔責任
承諾改變
采取行動
這五個步驟中,邁出第一步——推遲滿足感,往往也需要極大勇氣。在這里,我不禁想到有個著名的關于延遲滿足的心理實驗。
上世紀60年代,美國學家米舍爾找來數十名孩子,在每人面前放一塊果汁軟糖,告訴他們糖可以吃,但如果等到他返回時再吃就可以多得到一塊。然后他離開教室10到15分鐘。通過觀察發現,有三分之一的孩子馬上就開始吃糖果,還有三分之一則一直等米舍爾回來兌現額外獎勵后才開始吃,另外三分之一兒童開始堅持但后來忍耐不住放棄等待。
直到14年后這些孩子中學畢業,開始進入高等院校學習或工作,米舍爾才開始實驗的下一步。他發現當年馬上開始吃糖的孩子在青少年時期表現得缺乏自信,與同齡人相處不好;等到最后才吃糖果的孩子則有主見且學業出眾。“等待者”比“不等者”考試成績平均高出210分。
米舍爾通過多年觀察這些實驗對象得出結論:對待糖果誘惑態度與日后成功與否有關。一名4歲兒童在吃糖之前等待的時間越長,以后生活就越幸福、成功。
想要自律,那么你必須做那個延遲吃糖個小孩。
五,自律的前提——積極主動
實踐以上自律步驟的關鍵在于你的態度。
對于學習,李笑來有個觀點說;“一個人若是固化觀念模式、表現型人格,那么他就更可能做出劣勢選擇,如果一個人是成長觀念模式、進取型人格,那么他就更可能做出優質選擇。”
用在如何自律上,可以說哪怕在解決問題中遇到了困難,我們也可以積極主動去解決。
因為相信“我的資源是充足的,所以在遇到問題的時候能夠靈活地選擇三種以上的有效解決方案,并讓我自己做到最好”。
當然除了信念外,我們還有解決工具——FACT模型。
F-直面現實:Face to the reality。直接面對自己現在的現實,即便自己如何不喜歡、不愿意、不舒服,都不要再逃避。
A-承認責任:Admit your responsibility。承認自己的責任,告訴自己說:“是的,無論如何,這是我的責任!”
C-承諾改變:Commit to make changes。做出承諾要去做出改變現狀,無論多困難,都要做出嘗試。
T-采取行動:Take actions。行動起來,一切就會變的不一樣,試試看!
這個模型的教練話術需要練習,同時結合短期自律提升表運用。在這里,特別說明這個表。當時看到這個表的名字的時候,很好奇,心想“為啥叫短期自律提升表”。看了藥山老師的分享,說“短期自律提升表,在采取行動的時候,一定要控制在一兩天內,強調短期。”
六,為什么要來“真自由”?
康德有句名言就是“自律即自由”。我們運用自律這種能力是為了實現自由這個大的人生目標。
我們常說生命誠可貴,自由價更高。但自由究竟是什么?我也在找尋自由究竟是什么?你眼中的自由也并非經濟學家說得那般。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種“自由”的定義。
哲學家眼中的自由是什么?
柏拉圖說,“我們生來就是地下洞穴的囚犯,從未見過真實陽光的我們一直以來看到的世界不過是統治者投到墻上的投影。直到有一天,一個得到自由的囚犯爬出洞口看見了陽光,才明白原來真實世界是如此荒蕪,竟不比洞中的五光十色。此時他若爬回洞中喚醒被奴役的同伴,不僅得不到信任,還會被憤怒批駁。或許人呢,都不愿承認自己曾活在幻覺中,只有當轉變自內而外時覺醒才會到來。”
法國人說“生命是一場沒有人能夠活著出去的冒險。”因此從自由角度來說,人的一生都好像是在集中營中度過的。集中營是人的境遇和條件。
大學時代很喜歡的一個作家叫熊培云,他有本書叫《自由在高處》。其中有篇文章叫做“集中營用來做什么的?”想到集中營,你會想到什么?用來關押犯人,用來上政治課等等回答,但實際上這些并不是一種全面的回答。
在電影《美麗人生》,集中營是游樂場。“只要心懷希望,積極生活,集中營也會變成游樂場。”熊培云的這本書也是要說在逆境中如何生活或者是抵抗這個主題。想起克里希那穆提在《論自由》中,說“自由就是沒有恐懼。當你不再恐懼時,當你的心里充滿愛時,自由就會自然而然地產生。”
永澄老師在開營預習作業中留了一個觀影任務,要求我們看《黑客帝國1》。剛看真以為是一部科幻片,后來發現根本不是。影片說,不久的將來,網絡黑客尼奧(基奴李維斯飾)對這個看似正常的現實世界產生了懷疑。他結識了黑客崔妮蒂(凱莉·安·摩絲飾),并見到了黑客組織的首領墨菲斯(勞倫斯·菲什伯恩飾)。墨菲斯告訴他,現實世界其實是由一個名叫“母體”的計算機人工智能系統控制,人們就像他們飼養的動物,沒有自由和思想,而尼奧就是能夠拯救人類的救世主。
從某種層面上說,這部電影中涉及從存在主義的角度去解讀自由。存在主義者說自由大多指的是『積極自由』,不僅是沒有外力束縛,而且做決定的動機也必須是完全出于自由意志的。
比如在帶Neo進入真相之前,Morpheus曾給Neo一個選擇:紅藍兩片藥丸,選擇藍色的藥丸,這一切結束,明早你會像往常一樣醒來,相信你以往相信的一切;選擇紅色的藥丸,你會留在這兒,我帶你看看兔子洞到底有多深。記住:我給你的一切都不過是真相。
選擇紅色藥丸就是選擇真相,選擇海德格爾的『Authentic Existence』(真誠的存在),在社會既定規則前保持誠實,即使真相令人不悅也要對自己的選擇負責。藍色藥丸則是inauthentic existence,說的抗拒自己自由選擇的權利的『bad faith』。
也許黑客帝國有一百層,而我只看到了一層而已。但是對于自由的探索卻不會停下腳步。因為“我的人生,我必須要它自由”。
相信幸福進化俱樂部強大的能量,期待三天的高能學習。在永澄老師的帶領下,學會用自律解決成長問題,一起通往自由之路。
總結
1.自律是個能力
2.自律才是真自由
3.實現自律關鍵在于態度,必須要積極主動。
4.邁出自律第一步是推遲滿足感,不要繼續喂養小我,回顧分身術刻意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