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悲觀不是好事,因為愛情里的悲觀主義者,焦慮不安的情緒是持久永恒的。可是,有時候我們又何妨做一個積極的悲觀主義者。因為愛情本身就是貪心不足的思念,和無邊無際無著落的遺憾。
-01-愛了,就不自信了
主人公陶然,以寫字為生,談了幾場無疾而終的戀愛,與很多男人上過床,深知任何愛情都足以置她于死地,所以遲遲不肯加入這個游戲。直到遇到陳天,一個比她大20歲的男人,一個以愛為樂,既有愛人又有情人的男人。
她以為可以獨善其身,可以隔岸觀火,后來,明知這是一個溫柔的陷阱,卻依然奮不顧身的跳了下去。
她愛他愛的卑微,愛的委屈求全,愛的小心翼翼,愛的死去活來,愛的失去了理智。
張愛玲說“遇見你我變得很低很低,一直低到塵埃里去,但我的心是歡喜的。并且在那里開出一朵花來”。
因為愛了,所以就不自信了。
-02- ?愛到深處,你無法不成為一個悲觀主義者
當有一天,她發現他的情人就是經常在他們中間幫著傳話的,比他小25歲的他的助理時,她覺得自己仿佛頓悟了,一下子就明白了自己可能是蕓蕓眾生中任何一個少女般年齡的隨意替代。
她是悲哀的,但是她又確實是真心愛過他。
“男人只會變老不會成熟”,隨著時間的流逝,她發現他漸漸的變了模樣。
后來,陳天突發心臟病死了。他還沒聽到她說,她很想他。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可是生活就是這樣,我們永遠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哪一個先到來。
“所謂死亡的恐懼,情欲的動蕩,生活的苦惱,人生的煩悶,存在的空虛,所有這些情感內容,都需要一個人類個體獨自面對。”雖然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但是感情的延伸總是無法控制,自己也仿佛成了一個旁觀者,看著自己被愛情折磨的死去活來卻無能為力,因為不均等的愛到深處,你無法不成為一個悲觀主義者。
但是對于愛情“相信我們殊途同歸,在所有的迷惑和痛苦之后,愛情和欲望掙扎之后,都會在燦爛的陽光下坦然相對。”
-03- 愛就是克制
“致死的激情,永恒的欲望,征服與被征服,施虐和受虐,與快感相生相伴的憂傷,在痛處和迷狂中獲得的永生……”這樣飛蛾撲火式的愛情就像毒藥,總是讓人欲罷不能。
她愛的隱忍克制,卻又無法自拔。
“后來我漸漸明白--人對他人的需求越少,就會活得越自如越安詳。沒有人,哪怕他愿意,也不可能完全滿足另一個人的需要,唯一的辦法就是令自己的需要適可而止。所以我感到對你的需要太多強烈的時候,我便會責罵自己,會抑制自己,會想到貶低它,令它平凡一些,不致構成傷害。”
喜歡和愛的區別很簡單,如果你喜歡一朵花,你會摘下它,如果你愛一朵花,你會給它澆水,人生也是這樣,當你喜歡一個人,你可以去放肆,去揮霍熱情,但是,當你愛一個人時,你就會克制自己的情感,你害怕傷害,又害怕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