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圖:新生兒寶媽成長群聊天記錄截圖
“新生兒寶媽成長群”里的媽媽經常有這樣的擔憂:我的寶寶到底吃飽了沒?哭了擔心沒吃飽,不睡覺擔心沒吃飽,不大便擔心沒吃飽……
特別是母乳媽媽因為看不到寶寶到底喝了多少乳汁,總是擔憂自己的奶量不足,加上家人也總是對此表示質疑的時候,更加動搖了母乳喂養的信心。
配方奶喂養寶寶的家長同樣也有這方面的擔憂,一種是擔心自己的寶寶沒有吃到充足的奶;另一種是寶寶太愛吃,擔心奶量是否超標了。有后者這種擔憂的家長較少。
寶寶的成長變化很快,不同的月齡對于奶量的需求也是不一樣的,今天墨媽就給大家研究一下寶寶的奶量問題。
新生兒胃容量
由于存在個體差異,上圖僅供參考
國際母乳協會資料顯示,一天大的寶寶胃容量約為5-7ml,或是一個玻璃彈子球大小。到第3天,新生兒的胃容量增到22-30ml,或者是一個大號玻璃球那么大。約第7天,新生兒的胃容量大概為44-59ml,或者是乒乓球大小。
所以,無論是母乳喂養、還是配方奶喂養,都適宜采取少食多餐的喂養方式,進行按需喂養。
母乳喂養奶量
初生嬰兒胃口小,初乳是足月健康寶寶所需要的唯一食品,也能夠滿足他們的需求。隨著母乳分泌量逐漸增加,第3-4天開始,可以通過以下3點來觀察寶寶是否吃到了足夠的奶量。
1
看尿量
寶寶每天能尿濕6塊以上尿不濕,尿液無色或淡黃,就說明他有吃到足夠的奶,當然在炎熱的季節,出汗多,尿量也會減少。
2
看喂養次數
寶寶每24小時吃奶至少8-12次。如果寶寶的體重增長正常的話,可以少于這個喂養次數。如果覺得寶寶吃的不夠飽的話,也可以增加喂養次數。
這里所說的喂養次數不是一天24小時平均分配的,寶寶清醒時間比較長的時候,喂養間隔可以短一些;寶寶睡眠時間比較長時,可以延遲喂養的時間。
3
看體重增長
寶寶的體重平均每周增加170克,或者平均每月增加680克。
注意:大部分寶寶出生3-4天會有生理性體重下降,所以在寶寶第一次體檢時,應該以最輕時的體重為基準,而不是出生時的體重。
配圖:新生兒寶媽成長群聊天記錄截圖
母乳媽媽供需平衡后不漲奶了,不代表奶量不足;寶寶突然頻繁地吃奶,不是你的奶不夠,可能是遇上猛長期了;吸奶器吸出的奶量遠遠不及寶寶吸吮獲得的奶量……
希望母乳媽媽們都不要再焦慮了,忘掉時鐘、忘掉刻度,堅持母乳喂養,用愛喂哺你的寶寶!
配方奶喂養奶量
由于個體差異,每個寶寶的奶量也會不同,以下數據僅做參考。
嬰兒出生的前幾天:
初生嬰兒在前幾天需要的奶量非常少,可按嬰兒每公斤體重計算,每天每公斤30-60ml,總量100-200ml,分7-8次喂。
7天-3個月:
進入第二個星期,嬰兒所需要的奶量會增加,而每個嬰兒需要的奶量不同。建議每天的總奶量為500-750毫升,或是每天每公斤150ml,每頓約吃60-100毫升。
家長可嘗試每次沖泡60ml奶,如果寶寶喝完后表現出還是很想吃的樣子,可以少量增加。這樣摸索一陣子后,也就大約掌握了寶寶每次的吃奶量。
3-6個月:
每天喂5次,每隔4小時一次,每頓吃150-250ml,或是每天每公斤120ml,吃奶總量不超過1000ml。
6-12個月:
滿6個月寶寶已經可以添加輔食,需要注意的是仍然要以奶為主,輔食為輔,每天奶量最低不少于600ml。
寶寶吃的飽很重要,但也不能過度喂養。過度喂養易導致嬰幼兒消化不良、增加的腸胃負擔、造成體重非正常增加,繼而使寶寶產生肥胖,危害身體健康。
為什么寶寶不肯停口?
由于新生兒有著強烈的吸吮需求,所以有時候即使已經吃飽了,嘴巴還是會不停的吸吮,不給吸就哭,很多媽媽就以為寶寶沒吃飽而繼續喂奶,但是吃了一個小時了,寶寶還是不愿意停口,不給吃就哭,或是吃到吐了還是要吃。
其實,母乳媽媽如果已經喂了20分鐘奶在一邊或兩邊,說明寶寶已經吃的足夠了。如果寶寶吸吮力強、媽媽的乳汁分泌量也很大,吸吮10-15分鐘也能吃飽。乳汁分泌不夠強的媽媽如果擔心寶寶吃不飽,可適當延長喂養時間至30分鐘。超過這個時間寶寶如果還是繼續吸吮,只是說明他有著非常強烈的吸吮需求。
這時媽媽可以改用其他安撫方式安撫寶寶,也可以考慮給寶寶使用安撫奶嘴,以滿足他們的吸吮需求。
配圖:新生兒寶媽成長群聊天記錄截圖
寶寶哭是有很多原因的,不要總把“哭”當成“餓”,家長細心觀察,就能分辨寶寶的哭聲。公眾號里有一篇解讀寶寶哭聲的文章:寶寶哭聲含義詳解,教你安撫啼哭的嬰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