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漫步秋葉
打開手機,點開某書的APP,一條未讀消息跳出來,“你今天沒有更新文章......挑戰失敗,好好準備再接再厲吧!”好吧,堅持了31天的日更又斷了。明知道沒有日更,心里也想著要打開手機寫點什么完成這個挑戰。只是,人在床上躺著,一邊輕拍小寶一邊自我安慰,“手機在書桌上,拿手機還要起身,太麻煩了,等小寶睡著了再起來日更不遲,今天不是太累,應該不會睡著。”結果,一睜開眼睛已是今天早上五點多。
這樣的場景已經不是一次兩次,明知自己很有可能一覺睡到大天亮,而完成不了日更任務,卻還是要在心里說服自己把事情往后推。其實每次自我安慰時,更多的是為自己的懶惰和拖延找借口。
你有過這樣的經歷嗎?明明計劃好要做什么,卻總是一拖再拖,你有沒有想過自己為什么拖延?
在《反本能2:如何對抗人性弱點》一書中,劉船洋以大多數人頭疼的拖延癥為開端,和大家一起深入了解拖延癥的起因與危害,并針對改變過程中遇到的諸多困難,總結出了“六大力”即決勝力、啟動力、持續力、專注力、適應力、改變力。并運用其方法幫助大家逐漸戰勝拖延癥。
劉船洋,筆名“用時間釀酒”,簡書人氣作者,已出版《丟掉玻璃心:別讓壞情緒控制了你》。
他的文章重理論,更重實踐,本著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這一原則,用真實的案例幫助讀者找到生活的痛點,并用科學的方法告訴讀者突破的方向。因而深受讀者喜愛。在這本《反本能2:如何對抗人性弱點》中,亦是如此。
他說:“改變的本質,就是與人性的弱點作斗爭。”成長就是不斷審視自己、發現自己缺陷的過程,我們唯有從自身弱點出發,逐一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才能真正開啟人生蛻變之旅。
改變自己從戰勝拖延癥開始
什么是拖延癥?
專業解釋為:因自我調節失敗,在能夠預料后果有害的情況下,仍然把計劃要做的事情往后推遲的一種行為。
如何戰勝拖延癥?
任何事情想要切實做好,就必須從源頭抓起。拖延癥亦是如此,只有理清了導致拖延癥的的原因,才能有針對性地找出有效的解決方法。
每個人拖延的原因不盡相同,或許有人是因為對工作的抵觸和恐懼,或許有人是因為手機的困擾,或許有人是因為某種情緒,從而影響工作的效率。所以在改變之前,不妨先用一周的時間好好觀察自己。把每一次導致自己拖延的原因如實地記錄下來。在一周后,就自己的記錄進行原因總結,再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做出調整。
書中列出了導致拖延最常見的三大癥并給出了有效的解決辦法:
癥狀一:缺乏必要的規劃
解決方法:善用“日程計劃表”和“目標拆分法”。
針對不知道做什么的問題,列出一張“日程計劃表”即可,它類似于上學時的課程表,雖然看起來很機械,但對我們的幫助卻是極大的。
如果完成日程計劃表列項目,還有很多空余時間,可以試試“備選清單表”,列些耗費時間但不費腦的工作,比如整理電腦文檔,刪減手機相冊,打掃衛生,整理衣柜等。待辦事項3-5個即可,避免因為選擇焦慮而浪費更多的時間。
癥狀二:被過多的誘惑牽制
解決方法: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當我們想要完成一項需要專注的工作時,將手機放遠,把網絡關掉,避免社交上的干擾。工作的時候絕不趴在床上,避免因為情緒上的懈怠而造成效率低下。
癥狀三:精力的不足。
解決方法:早睡早起。
良好的時間管理會讓每一天變得井井有條,而優秀的精力管理可以幫助你以更飽滿的熱情迎接未來的挑戰。
除了早睡早起,還不能忘了運動。跑步、俯臥撐、深蹲、平板支撐都可以,只要動起來,就是在改變。如果時間充裕的話,約上好友一起出門逛逛商場,吃頓大餐,有好看的電影就直接買票去看,會工作也要會休息。
如何管理自己的精力?
精力不夠,再好的計劃也是枉然。
有句話說得好,“你怎樣對待身體,身體就怎樣對待你。”無關年齡,不分性別,只要你忽視對身體的照顧,疾病就會盯上你。都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皮之不存,毛將焉附?身體都沒了,還革命什么?
所以,養生并不是老年人的專利,年輕人也需要養生,保持精力充沛的人生才能走得更遠。
說到養生,很多人會想到飲食、睡眠、鍛煉。精力管理亦是如此。
為什么我們常常感到力不從心?
書中從七個方面為我們講述了精力管理需要注意的地方:
遵循生命節奏,別拿身體當賭注。
保持精力充沛,提高睡眠質量。
調整飲食結構,為身體添柴加火。
堅持鍛煉身體,讓運動成為習慣。
減少精力支出,優化精力開支表。
學會控制情緒,與負面情緒為友。
拒絕過度焦慮,莫讓攀比毀了你。
走出舒適區,擺脫迷茫,做更好的自己
泰戈爾曾說:“我睡去,夢見生活就是享樂。我醒來,發現生活就是勞碌。我身體力行后領悟到,原來勞碌中充滿快樂。舒適區的我們過得安逸,沒有壓力,但舒適區如同那吃人的沼澤,逐漸地把我們拉向深淵。”
人們嘲笑溫水里的青蛙看不清現狀,活活燙死了自己。可你我又何嘗不是那只背娃,窩在自己的舒適區里,不愿改變?
如果你正處在迷茫的旋渦當中,不妨參考下這四條建議,希望能讓你早日擺脫迷茫。
第一條,你想要成為怎樣的人——以榜樣為指南,擇其善者而從之。
第二條,看看優秀學長、職場前輩怎樣做——多多取經,可以少犯錯,少走彎路。
第三條,參加一次招聘會——找到一個自己想要從事的行業,看看人家需要什么,查漏補缺,對照學習。與詢問學長相比,招聘會對求職者的要求更詳細,結合使用,事半功倍。
第四條,培養興趣愛好,找到屬于自己的社交圈子——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更多是看心理年齡的。你的思考超越同齡人,就要多接觸那些長你幾歲的師哥師姐,或是通過參加一些社交活動認識更多與你心理年齡相仿的人。
誰的青春不迷茫?迷茫不可怕,方向一時找不準也不可怕,可怕的是安于現狀的妥協和放棄。充實自己,在前進中不斷調整方向,在犯錯中不斷成長,在失敗中開始蛻變。
《反本能2:如何對抗人性弱點》一書更加注重實用性和可操作性。從日常生活的困難出發,從阻礙我們行動的問題入手,層層剖析了人性中的弱點,并引用了許多真實案例,手把手教我們突破自我,快速成長。
比如針對拖延癥,用決勝力喚起我們行動的力量,用啟動力邁出行動的第一步;而當行動開始后,我們就需要考慮如何做到持續行動以及如何高質量地行動,這時候我們就要從持續力和專注力入手,幫助丟掉三分鐘熱度。
之后再配合適應力與改變力,在精力管理、思維升級上進行突破,六大力層層遞進,缺一不可,最終形成一個良性循環,幫助大家實現持續性的高質量行動,變身自律達人。
“反本能”并不是一個和過去的自己徹底說再見的過程,而是一個和自己和解,從而找到更好的解決方法的過程。
人性是有很多弱點的,拖延、沖動、偏執、貪婪……這些弱點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我們的自我提升。想要成功,就要“反本能”。人性的弱點對一個人的羈絆越小,他獲得的成功往往就會越大!
就像劍圣喵大師說的那樣:這本書像一張“改變地圖”,從人性的弱點出發,幫助讀者從時間管理、精力管理以及思維格局上不斷精進,可操作性極強,非常適合正處于迷茫期卻不知道該如何改變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