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05(2) 河馬先森:你為什么講不好故事?

為什么你講的故事干癟癟的?為什么你講的故事不能與別人產生共鳴?為什么你講的故事不能給別人帶來深刻的印象?

樊老師今天給大家分享了故事的“三化”原則。這就像“三把刀”直接解剖了故事,讓我們能快速掌握故事的核心。

第一刀? 故事人物化

所有故事都要有人物,需要強調的是,人都是具體的人物,而不是帶著面具的“空洞”人物。

舉例:你不能寫“有一個人”,而要寫“某某人”,比如“樊榮強”、“樊老師”;你不能寫“很高的人”,而要寫“一米八幾的大高個兒”。有一次,我去北京798藝術中心,有一個雕塑群,姿態各異,但面部都一樣,沒有鼻子,沒有眼睛,只有一個腦袋,這就是“抽象化的人”。要使一個人有血有肉,就需要從一個人的外表、心態、行為等方面刻畫。

第二刀? 人物細節化

寫到人的故事時,一定要有細節。我們太多同學寫人或事時,都是概述的,沒有細節描述。

樊老師講的這一點,河馬先森特別有感觸。

那么,到底什么是一個好故事呢?

河馬認為,就是你聽完或看完這個故事后,有那么幾個場景在你腦海中久久不能散去,這就是個好故事。

比如河馬有一個好友叫小章魚兒,她就特別會講故事。

下面這一段就是我根據她的一段即興演講整理出來的。

小章魚也曾自卑過?

“小時候,穿著綠軍鞋曾讓我感覺自卑與難過?!眱簳r,小章魚兒會到文工團跳民族芭蕾舞,剛開始很驕傲,原因很簡單,就是有大白兔奶糖和餅干吃。后來,和地方其他小朋友一起上學時會有點不適應,顯得格格不入,“有一次在部隊排練文藝節目,按規矩不允許我換便裝。然后我們那時候都穿著軍裝和綠色的膠鞋,去百貨大樓買拉花呀,氣球之類的?我十分高興,還特意把臉洗得干干凈凈,抹了一點粉和胭脂,就出來了。但到商場后,發現很多阿姨在盯著我那個軍綠色的鞋。頓時,感覺自己有些土?!?/p>


但是,這種部隊的經歷或許鍛造了小章魚嚴謹、自律的性格?!霸诋敱哪嵌螘r間我吃過很多苦,但是我很快樂去享受和回憶這段時光?!边M入大學后,小章魚還會很變態地把被子疊成豆腐塊兒,毛巾按被子的方式疊好放在臉盆里,牙刷與肥皂的擺向都是一定的。這也使得她在走路的時候,還經常會被別人問到是不是當過兵,因為走姿的范兒很正。(原文:http://www.lxweimin.com/p/6c0b3e959d6e

看完后,你記住了什么?軍綠色的鞋有沒有記住?豆腐塊兒有沒有印象?

如果有,說明這個故事成功了。

因此,當我們的故事能通過細節給別人留下深刻場景印象時,這就是個好故事。

第三刀? 細節沖突化

從戲劇理論來講,一定要講“沖突”。通俗點講法是“矛盾”或者“不同”。

沖突包括,外表上的“美丑、高矮、胖瘦、黑白”,性格上“內向外向、急躁平和、勇敢怯弱、沖動理性”,行為“雷厲風行遲緩、兇猛溫和、激進退縮”,觀點上“快慢、喜歡不喜歡、快緩”等等。我們的電視劇、電影一定要有沖突,假如沒有沖突就麻煩了,比如一個帥哥、一個美女,性格相合、家庭和睦,最后幸福地在一起了,這樣的故事就沒什么可以寫的。

而傳統文章講“起承轉合”,這就是一種寫作模式。

比如我們古代的愛情故事,一般就是以下套路

起-窮書生進京趕考;

承-偶遇富家小姐,雙方心生情愫;

轉-富家女家庭反對,欲棒打鴛鴦;

合-被分開后,富家女郁郁寡歡,窮書生高中狀元,娶了富家女,最后幸福美滿地生活在一起。

講好故事三把刀:故事人物化,人物細節化,細節沖突化。親愛的朋友,你記住了嗎?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