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座古樸的屋宇,沿著紅磚大道整齊筆直的伸展開來,一列又一列,像是一個軍律嚴明的士兵方陣。白墻飽經歲月的風霜,變得灰黑相間,帶著風雨的淚痕。一只黃狗,搖著尾巴,悠閑的在陽光下自娛自樂。兩只結伴的烏雞,蹦蹦跳跳,在墻角認真的尋找美食。
剛跨過新年的古村落,又老了一歲。對于它悠遠的歷史來說,年歲只是一個數字。不知是明朝的何時,人們建立了這個小村莊,也許是永樂,又或是嘉靖吧。
新年的第二天,在漳州龍海,熱情洋溢的村民領著我們找到了埭尾村。這里的人對于陌生人的問題從不吝嗇言辭,當言語無法幫助我們找到去目的地的路時,先后幾個當地人特地騎著機車引領著我們去往正確的道路上。當我們小心翼翼的行進在狹窄小道上時,他們會不時的回頭觀望,擔心我們沒有跟上。好久沒有遇到這么熱心的人了吧!
村子的古樸,是讓人喜歡的。第一眼看到它的溪流和小橋,整齊排列的閩南小屋,會充滿著驚喜。那是我見過排列最整齊的農村房屋,像是經過精心的測量和計算,每條直線和間距都是剛好,組成一個方陣。房頂的飛檐怒發沖冠,伴隨著青橙相間的瓦片。經歷歷史的滄桑,瓦片由橙色褪變成了青色,我想它最開始是朱紅色的吧。
和大多數擁有歷史的古鎮一樣,這里也是現代氣息與古老外表的結合,路燈,電話和電視等覆蓋了整個村子。偶有一兩間古風濃郁的小屋,帶著歷經滄桑的衰敗感,像個年事已高的老人靜靜地坐落在某個角落,也許那就是僅存的四十間明代古屋之一吧。
也許因為才剛開始轉型成旅游景點,村子里人不多,偶爾見到零星的游客在鄉間小道上閑逛,或是在村口的小攤上吃一碗鍋邊糊。村民們大多在忙活著,上了歲數的坐在屋外的陽光下悠閑地休息,年輕人在熱火朝天的鋪砌紅磚組成的道路,為村子旅游業的建設獻出力量。
人們要在生活被打擾和旅游帶來的繁盛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富有生意頭腦的村民,利用自己的小屋,在村里到處開起了茶館或是小店。帶有歷史特色的古祠堂,古院落或是古書院正在興建和裝潢,這里正在向完美化的旅游景點轉變。斜陽西下,昏黃余光籠罩著清新寧靜的小村落,也許下一次它將變成繁盛熱鬧的古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