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一項心理學實驗持續3年,5名患病志愿者每周給67名同樣患者打15分鐘電話,幫助疏導他們。3年后,5名志愿者轉移了他們的對自己病情的注意力,變得更加耐心和寬容。并且,他們人生滿意度的提升是被他們幫助的人的7倍。
科學家發現,人們在做善事的時候,會分泌一種催產素,它能幫助舒緩壓力,降低血壓,讓我們心情寧靜。在做惡事的時候,身體皮質醇含量會升高,心跳會加速,皮質醇含量過高時間過長,會導致骨質疏松,學習能力下降。難道這就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若是感覺自己沒有可幫助別人的能力,不妨試試從小事開始,比如給受難人們捐一塊錢。或者給你身邊的朋友講個笑話。
圖片發自簡書App
佛教認為布施分為3種:財布施即財、物等,法布施即時間、知識、觀點等,無畏布施即情緒、勇氣等。善事即懷有善意的事,和有沒有錢沒有關系。
另外,做善事可以從身邊人開始,擴大范圍。我很懷疑一個做公益事業的人會經常對孩子大吼大叫,很少陪伴自己的孩子。
當然,也不能做過頭。比如:大學宿舍里,經常有人指責某人邋遢,你可能出于好心,想讓他改正,但別人心里會舒服?你這是做好事呢,還是壞事呢?
圖片發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