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一個偽熱愛家務勞動者來說,每一個小長假、大長假,都有望過成勞動節是真的。于是,問題來了,舉凡做飯、刷碗、浣衣時,聽什么書最合適,當然是一本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那種,比如各路高人解讀的《紅樓夢》。
新聽完的兩部解讀書,一曰《紅樓夢影射大揭秘》,一為《紅樓夢密碼-疑云探秘》,真是各有各的辣耳,各有各的驚悚之處。
根據作者的認真考證,秦可卿影射李自成,賈蓉影射李自成的貼身待衛,其所買官職龍禁尉便指其為李自成的貼身待衛。壞了事的義忠親王老千歲便是傳說中重達三百多斤的明代著名肥胖人士、萬貴妃的兒子福王。
王夫人影射攝政王多爾袞,賈政影射孝莊皇太后。證據之一便是他們房間里那十六把楠木交椅,這種座椅只有皇家能用,且十六之數乃影射明十六朝,表示清高高在下,明已身居下僚。
再比如王熙鳳影射吳三桂,賈元春影射順治,北靜王影射洪承疇,林黛玉影射崇禎帝,薛寶釵影射皇太極,賈寶玉則是打從蔡元培起就被蓋章定論,萬年如一日的影射傳國玉璽。而寶姐姐與林妹妹之間的雙美奪玉,實際便是明清兩朝對于傳國玉璽的爭奪戰。
其余如迎春、探春、惜春、甚至襲人、紫鵑、鴛鴦等人,也各有各的影射對象,十二正釵所影射的大多是南明小朝廷諸王。而一干副冊上的大丫環們則大多是當時的歷史人物,真是讓人大開眼界。
當然,以上內容,對于已經看過、聽過多本紅樓索隱類圖書如我,只能說:世事如今已慣,此心到處幽然。你要說這些過度解讀的書通通一無是處?這話也不對。
首先說這些研究結果也是作者辛辛苦苦弄出來的,不是心疼作者賣的力氣,而是在分析研究過程中總不免要引用談講到不少書中原文,客觀上起到“溫故”之用,當然這些索隱者的結論是否令人做到“知新”值得商榷。
但不管說十二金釵是康熙眾阿哥的,還是說影射崇禎、李自成、順治等明清歷史人物的,不可避免的,作者都要查調不少歷史資料,以佐證自家觀點,客觀上讓讀者對于所涉及的歷史知識又進行了一次溫故是真的。個中一些細節,多采自時人筆記一類,于是溫故之余也起到一些知新之用。比如這兩本索隱書中有許多涉及明清史,尤其是南明史之處,讓人客觀上補習了一把南明史倒是真的。
再比如說,當世某位秦學大家,當年在百家講壇上解讀《紅樓夢》一下激起千重浪,引來爭議無數之余,順帶倒是給大家科普了一把清朝廢太子那點事兒。
除了讓大家對于那段歷史的了解增加了不少之外,對于廢太子胤礽這個悲情人物也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以至于各種清穿文里除了很忙很忙的四爺外,廢太子的文后來也多了不少,說起來這位秦學大家可算的上是始作俑者。
其實,影射一事,在文學作品中久已有之。大家熟知的,比如張恨水所著的《金粉世家》,雖然大家是通過看電視劇熟知的吧,但好在電視劇的情節與書中相差不大。
當年此書一出,許多做過國務總理的官員都懷疑張恨水自己的家事,其中尤以姓金、姓錢者為甚。搞的張恨水不勝其煩,專門寫文表示書中內容純屬原創,許多素材都是他在做記者時聽來的,改編后寫出來而已,絕沒有影射誰的家事。
究其原因,是因為張恨水的小說源于生活又高于了生活,所以才會引起這許多波瀾。不信,你看與其同時期還珠樓主的《蜀山劍俠傳》,雖然當時有不少無知少年看了之后跑去深山老林找劍仙了,但沒一個人表示過書中寫的是他家故事,侵犯隱私權云云。
同樣的,如果有人堅持表示崇禎就是林黛玉、李自成便是秦可卿、順治影射賈元春,可以,隨意,大家一起討論便是。
如果上述書中人物在書中的全部經歷,那怕大部分情節都能與其所影射的人物相契合,便可商榷一下。但你不能只憑一兩個細節,比如崇禎與黛玉都是年幼時便父母雙亡,但崇禎帝的一生與林黛玉沒太大可比性,如果你硬要說他們兩個每天所過的生活都是“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那個人只能表示大兄弟你最好再去讀一讀明史吧。
更何況,以個人不成熟的觀點看,考據可以,推測隨意,但是我們不能用這種東鱗西爪的索隱來證實一些生拉硬扯的推斷。如果你要說以王夫人房間有十六把楠木交椅便是指明朝十六朝的話,為什么我們不能認為王夫人的原型是五胡十六國的終結者---北魏開國皇帝拓跋珪呢?
看過許多索隱派解讀《紅樓夢》的神書后,累覺不愛之余,倒是覺得魯迅先生說的最對了:正因寫實,轉成新鮮。而之所以一部普通小說能被人解讀出如許多的東西來,或者清代點評家王希廉在《護花主人總評》中對于《紅樓夢》的評價從另一側面解答了這個疑問:一部書中,翰墨則詩詞歌賦,制藝尺牘,爰書戲曲,以及對聯匾額,酒令燈謎,說書笑話,無不精善;技藝則琴棋書畫,醫卜星相,及匠作構造,栽種花果,畜養禽鳥,針黹烹調,巨細無遺;人物則方正陰邪,貞淫頑善,節烈豪俠,剛強懦弱,及前代女將,外洋詩人,仙佛鬼怪,尼僧女道,倡伎優伶,黠奴豪仆,盜賊邪魔,醉漢無賴,色色皆有;事跡則繁華筵宴,奢縱宣淫,操守貪廉,宮闈儀制,慶吊盛衰,判獄靖寇,以及諷經設壇,貿易鉆營,事事皆全;甚至壽終夭折,暴亡病故,丹戕藥誤,及自刎被殺,投河跳井,懸梁受逼,并吞金服毒,撞階脫精等事,亦件件俱有。可謂包羅萬象,囊括無遺,豈別部小說所能望見項背!
總之一句,面對一部百科全書,只要有心,讀者可以做出各種解讀。而我等觀眾唯一所期望者,只有兩個字,那便是:靠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