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簡史

老子創立道家學說的時候,并沒有想過要使它成為一個宗教。道家思想以老子的《道德經》為基礎,它只是一門為人處事的價值觀。老子倡導無為而治,順應自然,在逆境和在亂世中能安撫人心。
所以東漢末年,五斗米道(正一道)和太平道相繼興起。為了說服、團結底層民眾,他們不僅信奉黃老,還結合了許多神仙之說,充滿了神秘色彩。

及至魏晉南北朝時期,人心世道的進一步衰敗,佛教的傳入,玄學的興起,無一不刺激了百姓對精神歸宿的需求。
這時候道教進一步發展,理論和體系不斷完善,先后有東晉的葛洪,北朝的寇謙之,南朝的陸修靜,南朝的陶弘景將原始道教上升為理論化階段。

經過隋唐宋三朝的發展,自金元以后,道教就分化成全真道與正一道兩派。全真道講究的是將儒道佛三家思想融匯貫通,以修身養性為正道。正一道則以行符箓為主要特征,更注重鬼神之事。
但教派雖有別,彼此間的根據還是《道德經》。可見無論人們怎么去創造出新生的事物,總要以老的為基礎,佐證自己是正宗的以及正確的。

人類不會是全新的,任何東西都可以追溯他的原始依據,而又產生出新的事物。弄潮兒只有把握住人們的需求和時代的趨勢,就能說服后來人跟著他走。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