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
2017.07.01
人生中每一次旅途的結束,都是下段路程的開始。
當世人(好吧也有我)皆覺得最美好的大學時光結束的時候,學生這個身份已經離我遠去了,即便我還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說真的,人在象牙塔的日子并不美得像童話,如果有人說你的大學美得像童話,那多半如光良所說,都是騙人的。
彼時還是太年輕啊,當我最后一次回望那個住了三年搬了三次寢室的宿舍的時候,我的眼里應該是無悲無喜的,畢竟誰沒期待過新的旅途呢。
最后一次拉著行李箱離開學校,這種感覺和往日里周末回家真的沒有太大的區別,盡管和親愛的朋友們不再隨時可見,但世界就這么大,見面只是一紙車票的問題,何來撕心裂肺呢?
然而事實上,摯友之間已經足足一年沒有互相擁抱了。
人總是在失去之后才懂得擁有的美好,所以,當我回到家開始一個人在家備考研究生的時候,我才知道,在學校備考的日子是多么的爽快,我開始思念起那個和我朝朝暮暮,同去同歸的人。
2013.09
既然都說到了和我同去同歸的那個她,不再好好說一說似乎不太道德(似乎會被她嫌棄)。
其實我跟她之間四個字就概括了:相愛相殺。
我們同班同寢,一個金牛一個摩羯,都是窮人家的娃,不和都沒有道理啊是不是。
猶記第一次對她有印象還是大學剛報道那天,我的父皇母后把我送來,基本安頓好就回家了,即便不放心也得放手啊[挖鼻]
正當我獨自一個人待在空曠的八人寢,坐在冰冷的椅子上,啃著干澀的面包眼淚汪汪的時候(這個畫面一年以后想起來就已經無法直視了╮(﹀_﹀)╭),她進來了(我確定一定以及肯定我當時已經假裝超淡定了),問我:“我有熱水,你喝嗎?”
開玩笑,陌生人給的水能喝嗎?(實際上是沒杯子不能對暖水瓶吹呀)于是乎我很客氣:“謝謝,不用了。”
不得不劇透一下,那時候她還是個瘦子,我還是個肥宅。
后來我們倆怎么相愛相殺起來的全然不記得了,就記得我倆日常增進感情的方法就是互懟。
用另一個跟我們倆關系都超好的妹子的原話講就是:“你知道嗎,我當時好怕你們分分鐘打起來,一直在想,要是打起來怎么辦呀!”
2016.09
事實證明,我郭的擔心是多余的,我們倆互懟了四年也沒打起來,反而是默契和感情直線升溫。當然,這四年我們一直是三人行,只不過我郭迷戀于她的賺錢大業,不跟我們一起苦哈哈地學習就是了。
一轉眼,相愛相殺、相依為命的四年就這么過去了,當然,四年只見還有很多充滿喜怒哀樂的小故事,但由于明顯屬于題外話,便暫且不提了。
話說,還沒怎么樣呢就大三了,這意味著什么呢,要么我們得開始找工作,要么,就去考點兒什么。
作為普通本科的學生,自然是想往上爬的,我們倆更是,一個個雞血沸騰,尤其是我,就算心里沒數也想去奮斗一下,畢竟也是有過學霸人設的不是。
誰不想刷刷學歷,誰不想進進重點啊。
于是,我們就開始了漫漫考研路,也開始了被考試糾纏的日子。
2016.10
找找資料,忙忙開學,再瀟灑幾天,一下子就十一以后了,如今看來,當年我要是能考上,那當真是對旁人極大的不公平。
說回正題,既然是考試,當然得復習啊,提到復習兩個字我就火大,為啥呢,同樣考研,人家是復習,我那可是正宗的預習。
為什么這么說呢,這并非本姑娘妄言。
我學的什么專業呢,漢語言文學,說到這個專業的內容,我能跟你聊上一天不帶重樣的,并非我是什么學霸,這畢竟是我從初中就心心念念的專業,我對它還是愛得深沉的,自然什么八卦文史都知道一丟丟的,再加上一口胡謅的本領,那真是很有話說。
然而我也著實對不起它,我從未在這個領域出類拔萃過,更是在考研的時候,拋棄了它。
出于種種考慮,我選擇了教育學作為我的考研專業,至于為什么換了這個專業,其實是一言難盡的,個中滋味,非我不懂。
我那時候甚至在想,我不能任性了。
講真,任性是病,得治。
然而,我的任性好像沒得治。
說起第一次考研,那真是,槽點滿滿,建議想考研的同學引以為戒。
說起我的考研,那簡直是個食譜啊有沒有。
早上一覺醒來,肉夾饃,皮蛋瘦肉粥,吃完直奔圖書館。
其實想想那時候真是憊懶,到圖書館都得十點了。
打開政治英語,唯二能稱得上復習的學科,開始一邊學,一邊感慨,高中政治就飯吃了。
到了兩三點鐘,午飯拉開序幕,作為吃貨,我們倆當然是不能虧待自己,又是一頓豐盛。
那時候比較愛吃麻辣香鍋神馬的,這直接導致某人體重(自己領會)……
書歸正傳,都說了是考試,當然得學習。
教育學原理,教育心理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中國教育史,外國教育史。
我這些可愛的書妃們成功地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中國字你認得,連在一起,你卻未必懂。
與這些拗口不懂做著奮斗,也就六七點了,該吃晚飯了。
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
其實也沒啥,只是學習已經夠苦了,再沒了吃飯的樂趣,那簡直狗生艱難啊!
晚飯就比較低調奢華有內涵了,雞蛋堡、烤冷面、手抓餅、小蛋糕。
外加中午吃飯回來的時候,在街邊買的新出鍋的糖炒栗子。
這么能吃,咋可能瘦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