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第三部,終于對《分歧者》的世界觀有稍微清晰的認識。第一部時,只想吐槽這片子好像《哈利.波特》,每個人擁有不用的派系,還搞個分派(分院)儀式,還總有一派(博學派,哈利波特里斯萊特林)是反派。看完目前三部,才覺得這片子不止青春科幻反烏托邦那么簡單,這是一系列講述“幻相”與“實相”的電影。
一、 物——所有的劃分都是庸人自擾
“女魔頭”珍寧是信仰派系劃分的反派,她以自己認為正確的方式來管理城市。卻不知被禁止的圍墻之外另有天地,這城市只是一個實驗場。她堅守的那些將人用“無私、博學、友好、無畏、公正”的嚴格劃分,對“分歧者”不留情面地消滅政策,被證明是一場被利用——供外面的世界選出 “純凈者”的實驗。她自以為是的掌控,卻是被無形操控。她堅守的金科玉律,卻是謊言一場。她以為她是游戲的主導,卻只是一枚棋子。
不僅她,城市的所有人都是棋子,包括主角翠絲,她的取勝也只是游戲者期盼預見的結果之一。這樣一來,之前種種訂下的規矩條框都得重新審視——它們都是假象。沒有什么必須遵守的金科玉律,一切皆無常。被追殺的分歧者成了英雄,掌權者成了階下囚,正義的革命群眾成了熱衷“大清洗”的暴徒,同盟隊友又兵戎相見。一場循環,一場輪回。
二、 世界——巨型“楚門的世界”
經典電影《楚門的世界》,楚門從出生開始就被安排上演一場他不知全世界都知的真人秀,他從小到大的親人朋友愛人全是演員,他的命運都被導演、觀眾安排。當他意識到不對勁,拼死架小船在狂風驟雨中出海逃離他的“家鄉”,發現那看似一望無際的海天之間竟有邊界——船兒觸到了墻面,他生活的島嶼及海域只是一個巨型攝影棚。他打開門,走了出去,去真實的世界。
而分歧者的主角一行也走出“實驗場”,來到 “新世界”。發現家鄉的一舉一動,人民從小到大的活動都被像看圍墻之外的人們像看“真人秀”一樣監視著。在出發之前,她們能想象得到以前的生活是有多么不真實嗎?他們生活的城市、規則都是被圍墻外的“實驗者”安排嗎?可想而知,她們終歸也會像楚門一樣覺醒、反抗,打破實驗場的邊界。
但是,真實的世界又在哪兒呢?她們被“墻外世界”控制,“墻外世界”又被另一個大城市管理。她們逃離圍墻,從一個陷阱跳入另一個陷阱,又如何知道過后還會不會是陷阱呢?是否真的能掌握真實的世界呢?楚門走出了他的大攝影棚,但怎么保證他走入的世界不是一 個更大的攝影棚?
三、人——所謂分歧者
影片中指能同時屬于不同派系、超越派系的人。就我看來,就是不拘一格、自由靈活的人。他們能打破世界的規則,打破定勢的束縛,用更靈活、開放的眼光來解決問題。如翠絲在考試中,通過“看破幻相”快速通關。在她拿槍逼問敵人情報,敵人無所謂地說“反正你不會開槍。”(女主角不輕易逼供傷害人定律)話音剛落,她就開槍了。她一個飛倒直插珍妮手掌(女主角不能血腥暴力定律)。她被阻礙不能去某個房間中斷儀器時,干脆隔著墻壁轟掉的“急智”。這些表現都表明了她不易受“規則”“定律”“方法”的干擾。她繞過幻相,直面實質。
人們建立起圍墻,有形的,無形的。圍墻里的人想出來,圍墻外的人不讓出來,分歧者偏偏要打破圍墻出來,這大概就可以概括《分歧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