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化:永遠要站在對方舒不舒服的角度考慮問題。讓別人與你打交道的時候,感覺非常舒服。
舉例:“微信禮儀”,還不僅是用對表情,更多體現在交流的方式上。
一、微信交流
比如在微信里面,如果一個人發“你好”,而你和這個人不太熟,有些人(尤其是在忙的時候)會選擇不回復這條消息。如果收不到回復,通常他的下一句就是“在嗎”。“在嗎”這個問題,和“你有男朋友嗎”一樣,標準答案是:這要看是誰問了。
你說他在吧,他可能正在走路。你說他不在吧,他可能正在微信上聊天。也可能,他此刻正在微信上聊天,一分鐘后他就要走路。所以,他回復你“在”好呢,還是“不在”好呢?萬一回復了“在”,然后開始走路,你下面的話沒人回復,你會覺得很不禮貌。如果回復“不在”,你會覺得這是幾個意思,明明回復了,還說不在?
二、微笑表情
微笑表情:“我就靜靜地看著你裝,不說話”,等同于“呵呵”。
微笑招手:這個表情在很多微信語境下,已經不是“再見”的意思,而是含著笑說:滾。
三、微信語音
很多人不喜歡打字,直接就是語音,如果是很好的朋友還可以接受,最怕不熟悉,還一大段一大段的語音發過來,在忙或是開會時都不能及時回,也沒有閑暇時間和耐心聽完。尤其是與用戶聊天,最好不要語音,要凝練文字,讀過感覺沒毛病再發送,這是對別人的一種尊重,也是體現自身的職業素養。
小結:得體的微信禮儀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一是說句“你好”,然后就以有事說事的心態,簡短地說清楚你想說的事情。這樣,給對方足夠的自由時間,來選擇要不要回復你,或者如何回復你。二跟上互聯網文化,恰當使用微信表情,讓對方感到舒服。三是不要隨心使用微信語音溝通,使用之前先問一下是否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