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1:莆田:說到莆田就會想到莆田系,但更是海外僑胞的故鄉。走在莆田的路上特別荒涼本該是華燈初上很多樓是空著的,臨時查了一下攻略決定去湄洲島。比起鼓浪嶼的繁華湄洲島顯得特別的原生態,島嶼特別的大有公交車出租車有大片的農田在沒有看到海的時候像一個村莊,湄洲島離大陸只有1.82海里。由于時間有限只去了湄洲島上的媽祖祖廟和鵝尾神石公園,媽祖祖廟是世界上2億多媽祖信眾媽祖文化發祥地,擁有東方麥加的盛譽。鵝尾神石位于湄洲島最南端,是一座天然的“石盆景”,有“小石林”之稱。從湄洲島坐船回來看到的夕陽特別的美。tips:去島上的門票和船票85元一人,媽祖廟不要門票,鵝尾石公園20元一人。島上的公交車很方便,有三條公交路線到達各個景點。
day2:廈門
莆田自駕到廈門有3個小時的車程。是一座特別小資的城市。住宿的酒店定在了中山路附近,中山路沿線是廈門商業的發源地,目前仍然是廈門最繁華的商店街之一。騎樓建筑在璀璨燈光的掩映下顯出迷人的輪廓,中山路上的小吃具有廈門特色,十分的地道。這讓我想起了其他城市的中山路,例如南寧,那條路上的小吃也很完美(扯遠了,但我對南方各地的小吃沒法抗拒)八婆婆的燒仙草讓我懷疑我以前在其他地方吃的沙仙草都是假的,里面糯糯的一種年糕用當地人的話說吃起來好Q。
傳說中的張三瘋奶茶在中山路上也有分店,有兩種口味招牌和錫蘭的,20塊錢一杯,味道一般,有趣的是張三瘋是鼓浪嶼的一只貓,有一張欠扁的臉。
從中山路到大同路更是有很多地道的小吃街
一當地老阿姨賣的灌蛋和拌米粉味道特別地道。隔壁的烤鴨脯的鴨子的香味飄過來太有誘惑力,鹵過之后再去烤的香味讓人垂涎欲滴。
茶余飯后,我們去了廈門大學。廈門大學是南方最美的大學之一,校園里面建筑古典,擁有用優美的校園環境和幽靜的小道路。學校離海灘很近。非常羨慕廈大的同學,別的先不多單是學生宿舍就是海景房。廈門大學附近還有南普陀寺,可以爬山。廈大附近還有一個貓咪博物館,作為一個貓奴沒有去成是我此行一大憾事。
tips:周一至周五,廈大思明校區每天開放兩個時段給游客入校參觀,分別是:12:00—14:00以及17:00—24:00,兩個校門入校游客限額1000人,其中大南門700人,群賢門300人。
鼓浪嶼:
晚上從輪渡碼頭坐船到鼓浪嶼,只需要5分鐘的時間。(tips:可以通過微信提前預訂,來回36元一人,外地游客要5點以后才能乘坐渡輪去鼓浪嶼,回來渡輪24小時營業)
day3: 鼓浪嶼
在鼓浪嶼住了一晚,第二天清晨7:00去日光巖。日光巖(英文:Sunlight Rock)俗稱"巖仔山",別名"晃巖",相傳1641年,鄭成功來到晃巖,看到這里的景色勝過日本的日光山,便把"晃"字拆開,稱之為"日光巖"。日光巖游覽區由日光巖和琴園兩個部分組成。日光巖聳峙于鼓浪嶼中部偏南,是由兩塊巨石一豎一橫相倚而立,成為龍頭山的頂峰,海拔92.7米,為鼓浪嶼最高峰。tips:日光巖在7:30之前門票半價30元,建議在時間充足的情況下100元買套票,這樣所有的景點都能參觀。日光巖早去最好,如果人流量大會被控制時間,只能停留5分鐘。
鼓浪嶼的人文景觀鋼琴博物館,愛國華僑胡友義先生收藏的40多架鋼琴。他是澳大利亞著名的鋼琴人,因為出生于鼓浪嶼,所以把收藏的鋼琴捐贈給了家鄉。鋼琴博物館在菽莊花園內部,不需要再買門票了,這里展示的大多是年代久遠的鋼琴,價值不菲,大大小小的,每架鋼琴都有自己的特點,最古老的鋼琴都有200多年了,真不愧是鋼琴的博物館,藏有這么多頗具特色的琴。博物館里有貼滿了很多鋼琴家的畫像,他們都來自這座小島,這也是鼓浪嶼區別于其他各種商業古鎮的地方,這是他的底蘊。一直以為會音樂的人都是上帝的寵兒。
鼓浪嶼島南部,面向大海,背倚日光巖。原是地方名紳林爾嘉的私人別墅,園主人以他的字“叔臧”的諧音命名花園,1955年獻作公園。菽莊花園利用天然[囧]地形巧妙布局,全園分為藏海園和補山園兩大部分,各景錯落有序,園在海上,海在園中,既有江南庭院的精巧雅致,又有海鷗飛翔的雄渾壯觀。海上的園林別有一番風味。
周六的鼓浪嶼人特別多,煎餅果子都要排長隊,但也有特別好吃的小吃。(強力推薦)
由于不是專程去旅行,還是有太多的遺憾。希望下次過來節奏能慢一點,再慢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