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總被問到這樣的問題:你打算以后干什么?我現在很迷茫怎么辦?怎樣決策自己的工作?
楊絳先生說“你所有的困惑都是因為讀得太少,而想得太多”
在此之前我也找了一些師兄師姐還有一些老師討論、請教這方面問題。
看了一些關于職場的書和聽一些關于如何做職場規劃這方面的課,當然,還在各大網站上做了各種測試,來分析自己是什么樣的性格?適合做什么樣的工作?等等。
然而并沒有什么用。
不外乎所有的職業規劃老師都是這樣告訴你的:
明白自己喜歡什么?
能夠做什么?
什么賺錢?
這三個的重合部分就是你應該做的事情。
嗯,我聽這個老師的課聽了三次。
可是我還是很迷茫,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
按照這個老師講的,我甚至覺得我應該從事的工作是在三這個圈圈之外的。
迷茫。
迷茫的主要原因是你站得不夠高,視野不夠寬。當視野不夠寬的時候你可能只能看到123,而什么是4或者之后是什么你都不知道。
在一次聽課中了解到了一本書叫《趨勢的力量》
聽課之后緊接著看了這本書。
今天我要給大家推薦的就是《趨勢的力量》——個人職業發展戰略決策必修課。
1、選擇比努力重要
開篇作者講了個故事:關于他的師兄師姐們的,姑且叫他們小蔡、小肖、小李、小張。
2000年在校的時候他們的情況分別是:小蔡是大家眼中最活躍最優秀的,學生會主席,平均成績95以上,堪稱優秀。小肖是學生會副主席,平均成績80。小李是學生會小部長,平均成績73.小張就馬馬虎虎,平均成績63,畢業的時候就混了張文憑。
畢業后四人所去的公司也是規模、待遇和名氣由大到小的,分別是大型企業紡織集團、規模小點的創維電子集團、不知名的房地產商和只有十幾個人的小公司。
經過了10年的打拼,十年后他們舉行同學聚會的時候,形勢卻發生逆轉,反而是成績最差的小張現在的公司叫百度,小李通過投資房產坐擁幾套房個人資產500萬以上,小肖因為家電行業衰落,勉強做個副經理年薪10萬,小蔡卻因公司破產而勉強再就業。
為什么會發生這么大的變化呢?
“觀念”決定了個人發展的戰略路線,每個人的觀念是不一樣的。當你選擇的方向對了,戰略對了,堅持十年,你一定會做出大成績。
2、行業決定職業
行業是依附于人民大眾社會生活的具體需要內容,職業是從事的工作形式的相同性。
如圖,應該以行業為標準軸去選擇,選擇了一個行業之后再去思考根據自己的情況能夠在這個行業里從事什么職位。行業和職業的交叉點就是你的職業定位。很多人比如我,想著自己學的是設計,畢業之后也一定要做設計,寫了份平面設計的簡歷就開始投遞,公司無所謂,哪里管他是什么行業了,收到的面試通知什么樣的都有,什么電商啊,什么食品廠的平面設計。
其實這樣是盲目的。
四個人其實職業都是銷售,之所以命運不同,是因為四人行業不同(服裝、家電、房地產、互聯網)。
簡單來說就是,汽車的時代,你選了馬車行業就注定失敗;手機看新聞的時代,你選了傳統報社就很難有發展。
新興行業層出不窮,從而出現了各種新興職業。
可以換職業,但是不要脫離行業。
比如你要到一個地方去,開往那里就一趟列車,重要的是你怎樣坐上這輛列車,而不是去考慮你坐在這輛列車的什么位置。
舉個例子:現在的facebook運營執行官謝麗爾在去她的前公司谷歌的時候,谷歌給她的職位和她自己想要求得的職位是不符合的,甚至說是一個在此之前都沒有的職位,當她猶豫不決去不去的時候,她的面試官這樣給她說了一句話:如果這是一輛可以承載你通往目的地的火箭,你要糾結的不是坐在火箭什么位置,而是考慮怎么坐上這火箭才對。謝麗爾進入了谷歌公司,五年后因為能力出色,現在是全球最大網絡平臺facebook的運營執行官。
不要從職業方向出發,而是要選對行業。先做行業探索,對行業有一定的了解和把握。
3、行業波動的秘密
任何一個行業都分為初創階段、快速成長、成熟穩定、衰退四個階段。
今天的熱門行業是什么?未來十年的熱門行業又是什么?
1.行業的波動規律對一個人的事業成敗起關鍵作用。
2.任何一個時期都有三個選擇擺在求職者面前。
3.未來十年的新興行業主要集中于創新服務業。創新服務業例如七天、新東方、如家、攜程……
4.每個行業內會有新興細分行業,來代表未來的趨勢。
一個公司,過去再輝煌,一旦他所處的行業進入衰退期,那么很可能業績下滑、爆發裁員甚至倒閉、出售。書中先說了索尼由盛轉衰的故事,又說了摩托羅拉、諾基亞、愛立信等公司裁員甚至出售的新聞。
4、個人發展戰略選擇秘籍
面對這么多的行業,我們應該怎樣選呢?老師在書中給了我們方法。
資本為你探路。資本認為某個行業有盈利的未來,那么就會進入布局,其它資本會跟進,社會資源和人才資源也會跟進涌入,激發行業高速發展,造出一個上升的“勢”。個人力量有限,只能順勢而為,“時勢造英雄”,依靠個人力量改變大勢,太難,幾乎不可能。
標準一:行業前三。
標準二:選未來。
標準三:借力資本風向標。
推薦網站 ——投資潮、投資界、投資中國,從中能知道資本的去向。推薦媒體雜志——《創業家》、《創業邦》
5、自主之路
自我情況包括以下三項:性格特征、興趣愛好和成長環境。
性格在30-35歲之前是沒有定型的,不然,我們就不會在同學聚會上常常發現熟悉的同學性格大變了。人只有經歷過順境和逆境,性格才能真正成熟,某項職業從事久了,性格會根據在這個職業中接觸到的人和事的不同而跟著改變,在你把一份工作做到85分之前,決定你是否成功更多的是態度和勤奮。
未來比今天重要,增長率比大小重要。大公司利潤基本上已經被先到的人瓜分差不多了。要想瓜分更多財富,增長率必須上升的更高,但是大公司體量太大,在增長率很低的情況下,你是要在里面呆多久才可能瓜分到那么一點點利潤?而小公司,哪怕不能增長到和大公司一樣體量,但是如果期間增長率大大超過大公司的增長,那這個選擇無疑是最好的。
6、主動求職
1、尋找公司里代表未來方向的新興業務。
2、要知道并見到對你起關鍵作用的人。
3、明白你要和誰談、談什么、有什么共同話題。還要了解企業招聘的要求和目的,你們雙贏的價值點在哪里?
以上,是我看了《趨勢的力量》這本書做出的一些總結。
這本書里面的很多內容、觀點、思考的方向很能顛覆你之前的就業觀。推薦沒有讀過的朋友去讀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