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希望擁有吃不完的魚,海鳥渴望無涯的天際,詩人靈魂里填滿星辰大海,大千世界,眾生各有命運,而我活著,又該完成什么使命呢?
<1>是追求,還是迷茫?
國考成績出爐,我如往年一樣,第一時間向好友詢問考試結果,好友習以為常地回了一句:“就差一點了。”
這“差一點”一差就是三年。好友大學畢業三年,我一直以為專業學IT的他怎么也會乘上互聯網時代的風,馬上就要扶搖直上。現實是,三年以來,他以合同工的形式在廣州某個事業單位謀生,一邊工作,一邊報名各種事業單位、公務員的考試。
每次與他交流,他吹捧得最多的是單位里的茶葉多名貴、領導的作風多值得學習、給領導開車很快就有機會提拔自己……在他眼里,該崗位待遇雖然一般,但還是能帶來優越感,并且在自己努力下不久的將來必然錦上添花,前程一片光明,儼然沒有前輩說的艱難。與許多初到廣州充滿激情打拼事業的年輕人不一樣,同樣拿著捉襟見肘的待遇,而他沒有同齡人事業上的焦灼,與節奏飛快的廣州魔都對比鮮明。
轉眼間三年過去了,好友依然在同樣的位置上做著同樣的事情,我們每次交流還是會對我說同一番“豪言壯語”,拿著同樣捉襟見肘的工資,日復一日地等待著機會。而同期投身社會的人群中,有的已經碩士海歸,憑借閱歷和學歷站在更高的人生起點上;有的摸爬打滾多年,在諾大的城市中終有了自己的位置;再不濟的,也因多年處處碰壁而累積到豐滿的社會經驗,雖沒有退路,但未來可期。
從小到大,應試教育為人生的不同階段賦予了不同的目標,小升初、初升高、考重點大學,但這些所謂目標、理想大多是社會價值觀所引導,大多數者不加判斷地接受。那內心召喚呢?許多人渴望自由,當真正有機會選擇時,有的人卻迷茫了,不知道自己擅長的領域、不知道興趣愛好、不知道自己適合什么工作、不知道自己想要變成怎樣的自己、不知道人生接下來該往哪里走、不知道自由是什么……因此,一次又一次地給自己尋找心理安慰——隨大流考研、考公務員、考證書等,甚至言之鑿鑿冠名為“追求”,“躺著”追問存在的意義,渾然不覺追問應是一步接一步走向遠方,丈量出來的。
夏末秋初的一個晚上,我與好友開車疾馳在沿江公路上,璀璨的星光讓人沉醉。好友若有所思,突然問:
“第三個年了,你覺得我要不要繼續考下去?”
我沒有回答他。人各有天命。
<2>平凡
在廣東,每年年頭都會迎來許多外來工。這些外來工一般具備幾個特征:家境不好、教育程度低、家鄉缺乏就業機會、販賣勞動力謀生,一輩子大部分時間離鄉別井是這一人群的無可避免的命運。
我公司也聘用了一部分外來工。
同事A年紀40多歲,他做事盡責,委托的工作,合理范圍內,從不拖拉,勤懇積極;他為人正直,從不占他人便宜,他人也休想給予他小恩小惠;他十分節儉,多年艱辛打拼,如今在家鄉重慶供了一套商品樓。
同事B是一個約30歲的年輕小伙子,是公司所有外來工里年紀最小的。盡管年輕,但他身上沒有一絲年輕人的痕跡,他不懂計算機、不會使用智能手機,沒有微信、支付寶。他表達一件事時總是很笨拙,似乎很難把事情想明白,喜歡圍繞著一個點鉆牛角尖,有一回在高速入口丟了手機,幾個星期里不間斷找機會回原地尋找,逢人必說丟手機的事。剛開始接觸他的時候,我覺得他很有潛力,手藝、駕照、年紀都為他在同行里添磚加瓦,千里馬只欠伯樂;然而,老實憨厚的他似乎從沒有職場的概念,過日子一天便是一天,對升遷沒有想法、對未來沒有擔憂,踏實得令都市人敬畏。他如今已結婚生子,掙得每一分錢都往家里寄,雖然艱苦,之于他卻還是幸福圓滿。
我還有同事C、同事D……他們都來自于外來工人群,來自于社會階層的底端,他們中大部分人只要稍微抬頭,就會撞上職場的天花板。貧困的確限制了他們的想象力,他們不敢想象自己該在職場道上如何進取;他們不敢想象同事普通的同事聚餐會花掉多少錢;他們不敢想象自己不販賣勞動力時的模樣……他們唯一敢想的是:掙錢、回家。
他們雖然平凡,但他們活得明明白白,人生走到哪一步便是哪一步,根本不會去顧慮。我突然想起樸樹的《平凡之路》:我曾經像你像他像那野草野花,直到看見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3>我的使命
畢業一年以來,自命不凡的個性將功利心無限放大,不滿現狀,不知未來。無數個寂靜的夜里,追問自己該何去何從。
“結束如今茍且偷安的工作吧,那你去努力啊!向傾慕已久的女孩表白吧,那你去努力啊!父母在,不遠行,那你去努力啊!”
事與冀盼有落差,請不必驚怕,窮我一生追問的路在何方,不過是盡人事,知天命,一步便是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