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那么多干什么呢?很多小伙伴都在問這個問題。為什么我們學了那么多東西,參加了那么多培訓,為什么效果都平平,學完就忘記了,工作還是老樣子呢?
今天小六就和和大家聊聊如何在職場進行高效學習,看看我們的問題出在哪里,已經我們如何去改善。
老規矩,沒有時間直接看下面的內容結構:
1. 獲取
2. 應用
3. 實踐
4. 在工作中應用并熟練掌握
5. 重復、持續應用
6. 舉一反三
1. 獲取知識
這個階段是建立一種認知,了解這個知識是什么,從不知道到知道。
比如我們參加很多培訓,進行閱讀大多都是這個階段。
再比如我們看《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我們會了解到,哦,原來要做到高效能應該具備“積極主動,要事第一,以終為始,雙贏思維,知己知彼,協作增效,不斷更新”。
我們每個人都經歷過的階段,也是學習的起源。
2. 學會如何應用
我們在了解了知識的概念之后,就會去學習如何去應用:比如每個習慣需要我們做那些步驟才能實現。
但是請注意,這個時候,我們還是停留在認知的層度,我們知道了是什么也知道了該怎么做,但是天啦擼,我們還什么都沒開始干呢。
在拆書幫的RIA(Reading,Interpretation和Appropriation)便簽讀書法的過程中,這一步驟也僅僅是A2,也就是停留在“我準備今后怎么做”的過程。
比如你看到小六的文章,你了解到如何把職場高效學習的6個步驟應用到自己的工作中,但僅僅是了解。
沒有行動,學習就沒有正式開始。
3. 實踐
實踐的過程才是學習真正轉化為能力的開始。
學以致用誰都會說,但是真正能走到這一步的人并不多。
拆書幫的RIA線下活動中會有A3(Appropriation 3)的環節,也就是在拆書現場,通過拆書家和一同學習的伙伴的幫助下,現場進行演練。
回到讀《高效能認識的七個習慣》這本書,里面的每一個習慣我們都耳熟能詳,這誰不懂啊,可是我們真的實踐過里面的方法么?比如說“要事第一”,小六的時間就是每天排工作清單的時候,會找出其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先完成。
另外,只有在實踐的過程中你才會檢驗知識和你的個人情況是否貼合。舉個例子書中告訴我們要通過重要緊急四象限來區分一個任務,但是實際情況卻是你根本沒有那么多精力區判斷重要緊急。一項任務你需要判斷四次才能基本上確認它在那個象限。太煩人了,于是我自己修正了一下,改成只標記最重要的那個任務。完成后,再去列表中重現挑選最重要的事情。簡單,省事,適合我。
讓學到的知識變成你的能力,實踐是唯一的開始。
4. 在工作中應用并熟練掌握
學習的最終目的就是在工作中繼續應用。
當你通過第三個步驟開始學會了動手去做。那接下來就是要應用到自己的工作中了。
比如我學會了“要事第一”,我每天上班第一件事情就是,開始整理自己的任務清單,找出最重要的那件工作先開始做。
為了讓自己熟練掌握,我甚至會寫一篇文章來做分享,或者在團隊內部分享實踐的心得。
我們常說計劃和目標要SMART化,SMART里面很重要的一個標準就是"績效指標是要與其他目標具有一定的相關性(Relevant)"。
和我們的工作緊密結合起來的,會提升你在工作的專業形象,讓別人知道你知道,這樣就會有更多的人想和你合作。
5. 重復、持續應用
前面4個步驟,很多人都多少進行過,也通過時間解決了工作中的一些問題。但是我們學到的知識有多少是在我們工作中持續的應用呢?
這就需要我們想辦法讓這個知識變成你工作中的習慣。
為什么一定要變成習慣呢?
《意志力》這本書告訴我們我們,堅持去練習一項技能是需要消耗意志力的。因為你在做一件你的大腦并不熟練的事情,你可以把大腦想象成一個很迂腐懶惰的家伙,它在不高興學新東西呢。那怎么辦?只有一遍一遍的強制練習,讓大腦最后對你的這個行為習以為常,變成潛意識。
成為習慣了之后,做起來就不需要過多的區考慮,潛意識的行為基本上不需要消耗你的意志力。
10000小時天才理論的練習理論,其實也是在強調這個過程。
比如現在網絡社群非常留下的21天打卡,100天訓練,都是為了讓你把原來只是簡單的實踐變成習慣。因為習慣不費力,而且不容易丟掉,你的舊毛病就不容易復發。
所以,重復練習,持續應用,讓這項技能成為你的一部分,這已經是學習的深度轉化的過程了。
6. 舉一反三
當一項技能成為你的習慣,融入了你的自身技能,你已經是一個高段位的學習者了。
就像學武術,不同的流派都被你學會使用之后,他們就會在你的體內進行雜交,演變出新的東西。比如小六讓手繪和寫作變成習慣技能之后,我就嘗試把手繪糅進我的文章中,當遇到復雜的理論知識的時候,我就畫圖來解決。
所以為什么我提倡擴大自己的閱讀量,出發點就在這里。技能是可以融匯貫通的,這種融匯貫通會導致什么結果?就是創新。
比如懂得種桔子的人,看到褚橙,會學習它的農業生產管理過程;但是一個產品經理看到的確是對產品質量的流程控制;但是投資人看到的確是,整個中國市場居然沒有一個可以和褚橙相提并論的水果爆款。
舉一反三,是基于你的知識存量來的。你的自身技能知識種類越多,這些知識雜交的品種就閱讀。
最后
我們今天聊的如何在職場高效進行學習的過程。
1. 獲取
2. 應用
3. 實踐
4. 在工作中應用并熟練掌握
5. 重復、持續應用
6. 舉一反三
我們大多數小伙伴只停留在第1步,只是知道;
了解如何去做又淘汰了一部分人;
進行實踐并用在工作中,只有很少的小伙伴做到了;
能夠堅持并且進行雜交創新這種高段位的學習者,就更少了。
你愿意做哪一類人呢?
END.
標圖來自:千圖網
原創版權,轉載請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