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不足則多慮
“識不足則多慮”,見識不足、難以決斷就會思慮過度、擔憂狐疑、沒有安全感。所以有時候,多思多慮、惶恐不安的生活并不是外界給我們的,而是自己見識淺薄造成的。
想要改變這種狀況,就要充實自己,開闊眼界。“讀經長學問,讀史長見識”——多讀前人的優秀書籍,借鑒前人的智慧經驗,遇到事情自然心開意解,知道如何應對處理。
我們要經常反省,知道自己的弱點和不足才能夠進步。
威不足則多怒
“威不足則多怒”,威德不足以服眾就會容易發怒。有人用發怒來樹立威望,其實會事與愿違的,因為發怒暴露出了德行的不足。威望都是從德行而來,道德的力量可以攝服一切大眾。而真正有學問、有道德的人表現出的,必定是謙虛恭敬和平易近人,哪里會用憤怒去招眾人的怨恨呢?
信不足則多言
“信不足則多言”,信用不足的人,說話別人不相信,通常就會費盡口舌去講更多的話。《易經》又言:吉人之辭寡,躁人之辭多。話多有時候從側面表現出了一個人信用的缺失,所以守信非常重要。
做人,知不足要勤學,威不足要自律,信不足要誠實,財不足要喜舍;知足常足,終身不辱;知止常止,終身不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