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屆:1950年8月在巴黎召開,35國360人參加,大會主席前法國檔案局局長C.薩馬朗。主要議題:檔案館如何實行監督,檔案與檔案縮微制片的關系,私人檔案和經濟檔案問題,檔案出版物。
第2屆1953年6月在荷蘭海牙召開,20國300人參加,大會主席法國檔案局局長C.布萊邦。主要議題:檔案館設置歷史陳列室問題,檔案工作者的培訓,檔案文件的國際交流。
第3屆? 1956年9月在意大利佛羅倫薩召開,44國600人參加,大會主席荷蘭王國國家檔案總局局長D.P.M.格拉斯溫克爾和意大利國家檔案總監R.菲蘭吉里。主要議題:檔案館的新設備,檔案的鑒定,私人檔案問題。
第4屆 1960年9月在瑞典斯德哥爾摩召開,40國500人參加,大會主席英國公共檔案館館長D.埃文斯。主要議題:關于國家檔案館問題,修復文件和印鑒及保護地圖、平面圖、照片的新技術,檔案與現代經濟、社會的研究。
第5屆? 1964年9月在比利時布魯塞爾召開,50國500人參加,大會主席瑞典國家檔案總局局長I.安德森。主要議題:檔案整理的新方法,教會檔案問題,公布檔案問題,檔案工作機械化,印章問題,青年檔案工作者問題。
第6屆 1968年9月在西班牙馬德里召開,43國470人參加,大會主席比利時王國檔案總局局長E.薩貝。主要議題:開放檔案問題,縮微照相的政策,現行檔案的管理,檔案史的研究。
第7屆? 1972年8月在莫斯科召開,65國1300人參加,大會主席西班牙圖書、檔案總局局長L.桑切茲--貝爾迪。主要議題: 國家檔案館和機關檔案室的相互關系和繼承性,新技術在檔案館的應用,科學查考工具書的編制,檔案工作者的國際合作和對發展中國家檔案館提供技術援助。
第8屆1976年9月在華盛頓召開,77國 400人參加,大會主席蘇聯檔案管理總局局長 . .多爾吉赫和美國國家檔案與文件局局長 J.B.羅茲。 主要議題:文件和檔案的變革,檔案工作中的技術進步,擴大對檔案文件的開放,發展中國家的檔案工作。
第9屆1980年9月在倫敦召開, 71國906人參加,大會主席瑞士聯邦檔案館館長O.戈耶和英國公共檔案館館長A.W.馬珀斯。主要議題:檔案的學術利用、實際利用和普遍利用,國際檔案理事會30年來所取得的成就和對未來的展望。
第10屆1984年9月在德國波恩召開,93 國1100人參加,大會主席比利時王國檔案總局局長C.威弗爾斯和聯邦德國檔案館館長H.博姆斯。主要議題:對檔案館的挑戰──日益繁重的任務及有限的資源,收回散失在別國的本國歷史檔案的途徑。
第11屆1988年8月在巴黎召開,105國2000人參加,大會主席法國檔案局局長J.法維埃。主要議題:新型檔案的形成、收集、保護、開發和利用,國際檔案理事會的今天和明天。
第12屆1992年9月在加拿大蒙特利爾召開,125國2500人參加,大會主席法國檔案館館長法維爾。主要議題:信息時代檔案工作者的職業。
第13屆1996年9月在中國北京召開,130國2662人參加,大會主席中國國家檔案局局長、中央檔案館館長王剛。主要議題:本世紀末的檔案工作——回顧與展望。
第14屆2000年9月22日至26日,第十四屆國際檔案大會在西班牙塞維利亞市隆重召開。來自世界各國的2000余名檔案工作者出席了會議。大會的主題是“新千年與信息社會中的檔案。”
第15屆2004年8月23日至29日第十五屆國際檔案大會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召開,會議由國際檔案理事會主辦,奧地利國家檔案館承辦。來自140個國家和地區的2000余名代表出席了大會。大會主題是“檔案、記憶與知識”。主報告會后是三個主題會議,分別是“檔案與記憶”、“檔案與知識”、“檔案與社會”。
第16屆2008年6月在馬來西亞吉隆坡召開。主題是:“檔案、治理和發展——描繪未來社會”。
第17屆2012年8月20日至8月24日,第十七屆國際檔案大會在澳大利亞布里斯班會展中心隆重舉行。本次大會共有來自95個國家和地區的1000余名檔案工作者,大會的主題是“新環境、新變化”,3個分主題為“可持續性與檔案”、“信任與檔案”、“身份認同與檔案”。
第18屆2016年9月5日至9日,第十八屆國際檔案大會在韓國首爾召開。來自世界111個國家和地區的超過2000名代表受邀出席盛會。本屆國際檔案大會的主題為“檔案、和諧和友誼”,主要議題為:數字時代的檔案文件管理;檔案行業內外的合作;利用檔案文件維護公正、宣傳正義、實現和解;全球檔案界的和諧與友誼;檔案文化和社會多樣性與和諧;韓國檔案文件管理工作;新入職檔案工作者以及2012年以來國際檔案理事會的成就等。
第19屆 將于2021年10月19日至22日在阿布扎比國家展覽中心(ADNEC)舉辦。?主題為“賦能知識社會.3大主題: 1.人工智能、數字保存、新興技術:人工智能、用于檔案和文件保存的開源技術和軟件、數字策展、大數據、數據保存和公共利益; 2.可持續知識:存檔標準和開源工具的可持續性、自動化評估、技術和技術迭代管理、控制與管理與訪問——構建為所有人服務的工具、軟件可持續性、數字保存、數字人文和前沿領域、可持續發展目標和發展舉措、元數據管理;3.信任與證據:區塊鏈、眾包——用戶生成的內容和元數據、自動化與道德、用戶專家與專業工作者、網絡安全與信息治理、互聯網治理、被遺忘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