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jié)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此章是講治國之要,看似至淺,人人都可看懂,但很少人真的能夠靜下心,到底怎樣做到敬其事而信于民呢?怎樣做才稱得是真正的“敬”和“信”呢?怎么樣才稱得上是“節(jié)用”?如何去愛才是真正的“愛人”?為什么要“使民以時”?若以上五者,做到極致,依天理而毫無一絲私欲,都從純凈本心、道心、良心流露,都是良知發(fā)出的妙用,堯舜之治亦不過如此。
“道千乘之國”。道,同導,治理、引導。千乘,指諸侯國。意思是:“治理一個有千乘兵車的大國。”“敬事而信”。敬,恭敬心。意思是:“對每一件事,領(lǐng)導者都能慎重、恭敬地去處理,并落實做到,不失信于民。這很難得的,百姓自然對你有信心,很擁護。”“節(jié)用而愛人”。意思是:“財政支出有所節(jié)度,不要鋪張浪費或奢靡,用之有道,體恤百姓,順民之情。”“使民以時”。意思是:“差使百姓,要注意時間、季節(jié)。”古代是農(nóng)耕社會,農(nóng)忙時千萬不要擾民。這是很基本的,既是保證人民的溫飽,也是保證國家的糧倉。
在歷史上的“文景之治”,漢文帝一件袍子穿了二十年,縫縫補補沒有換。法制上盡量減輕刑罰,財政上減輕稅賦,又減輕徭役,弛山澤之禁,“順民之情,與民休息”。此章的深意和《道德經(jīng)》里的“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也是異曲同工的,也就是說為政者,所作所為都從本心、良知流露,自然就無我無私、無欲無求,心懷天下蒼生,也真誠真心,無為無不為。
作者無生,感謝關(guān)注與閱讀。
您的分享,讓世界多一份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