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明星稀
d5,英語書沒帶回來,看了40頁挪威的森林,目前還沒有看明白渡邊君和直子的關系。比較引起共鳴的是渡邊君知道室友喜歡地圖后,心里感慨,果然世上有各種各樣的希望,人有各種各樣的目的。
鄭瑋
合理情緒療法認為引起人們情緒困擾并不是外界發生的事件,而是人們對事件的態度、看法和評價等認知內容,因此要改變情緒困擾不是致力于改變外界事件,而是改變認知。通過改變認知,進而改變情緒。
此時此刻這個理論緩解了我焦躁的心情。下周六的考試地點很偏,我到考場需要三個小時。考試的時間又很早。所以4點多就要起來。我就特別煩躁。看到這個理論后,問自己,是考試地點讓自己煩躁嗎?并不是,是離我住的地方遠,讓我生氣。更進一層,是我不能早起,早起整個人狀態就不好讓我煩躁,再深挖,是我怕自己狀態不好,影響發揮,考不過。知道自己情緒煩躁的原因之后,雖然依舊煩躁,但是可以理性對待自己的情緒。
燦
今日打卡,兩項小技能,供分享
一粒微光
11月份讀書打卡分享·6/7
《斷舍離·人生清單》
如果想要改變自己,想要過上理想的人生,請從現在就開始“斷舍離”。
即使是身邊瑣碎的“整理”,通過積累判斷力和行動力,也能不斷找回自信。
“整理”是最為生活化的行動,并且是自己可以控制的行動之一。
通過“整理物品”來恢復人生的勇氣。
整理能夠看到成果,容易得到成功的喜悅。
容易體驗到“自己能行”的自我肯定。
除了整理以外,還可以在生活中不斷尋找容易獲得“成功喜悅”和“自我肯定”的小事,并持之以恒。
自己有了自信,會活得更輕松。
茶茶Stella
今天在外面,直接分享文字,木有導圖。今天的是活出生命的意義,頭半本都在講殘酷的集中營生活,后面是這位作者兼醫生從集中營走出后對生命意義的感悟。他開創了意義治療法,并且有很多成功的治療心理疾病的案例,在抑郁癥患者和一些官能癥患者身上效果明顯。書中有一個逆向治療法非常的有意思,比如大家可能都有人前說話或者上臺緊張這樣的情況,一般越是讓自己鎮定越是容易一片空白[捂臉]他的方法是,越覺得自己不行的地方就越暗示自己越不行,反而有很好的療效。
比如平時上臺心跳120,上臺前就跟自己說,我今天就是來砸場的,我今天要緊張到心跳200,要讓在場所有人都傻眼之類的話,上臺時內心反而一片淡定。大家可以試一試~初試小有成就。
道理上也是講得通的,你越是讓自己的身體不要怎樣,身體就學會怎樣。這個現象非常常見,說白了就是自己的身體還是挺叛逆的br>
Amelie
《熱愛生命》這本書的前四章,故事中的主人公一直處于惡劣的環境中,時刻與寒冷、饑餓、野獸相抗爭,但是滿懷著對生活的熱愛和曲折不撓的精神,主人公最終走出了生命的困境。每個人都應該持有堅定的信念,與一切困難對抗到底。其實生命就像蠟燭,不能確定蠟燭會燃燒多久,但是可以確定是否擁有熱愛生命的權利。這讓我聯想到了前幾天輸出力學院的Ted視頻中的一句話:人的一生就像一本書,你不能決定書的封面,但是你可以活出絢爛的一生,描繪出一本精彩的書。我們總會因為“為什么別人有而我沒有”的焦慮、“為什么該我有而我沒有”氣憤,也許這些想法本身并沒有對錯,但在這一切都無法實現或在短時間內無法實現的時候,我們試著把它們統統放入生命的本意這個前提下,把它們和活著的幸福比較,把它們和人生的漫漫旅途比較,這樣就有了對生命的不放棄和熱愛。
Abby
補卡(11.8)
王瀟《米字路口問答》
補卡(11.10)
打卡(11.11)
小七
只生歡喜不生愁
讀書打卡-《關鍵對話》
誤區:戰勝對方/懲罰對方/保持一團和氣。這三種想法都是阻止達成雙贏的溝通方式
正確做法:
1、關注自己的真實目的。在對話前問自己:我要達成什么目標,對方要達成什么目標,我要怎么做
2、學會對比說明。闡明自己的真實目的,解釋你可能被對方誤會的目的。
3、學會觀察對話氛圍。當發現對方情緒不對,停止內容方面的溝通,轉而修復氛圍。
4、保證對話的安全。強調共同目的,從內心深處保持尊重。
佟小月
Alice田
田野分享,財富自由之路
剛剛讀到一個點分享一下,就是剩男女是怎么剩下的一個價值觀
以上可以看出,選擇的時候正確的做法是選擇一條最重要的!
Yoyoung
讀書打卡——《為什么大多數內向的人都想改變自己性格》
我曾經以為我是外向性格的人 但上了大學以后才發現自己越來越符合內向型的性格 雖然外界對于外向性格更加偏愛 我也被勸說過要改變性格 但我認為內向是我所需要的 是我應該有的風格 我也因此獲益良多 這個世界也因為有了不同性格的人而豐富多彩 內外向性格之間不應該存在互相看扁或者詆毀 而是應該互相包容
虔一
王小玉
day6,《生活就像練習》,在層次,路線,例子之后。今天講四個象限的所有內容都要有狀態發生。如圖。
紫冉
《沉思錄》? 打擾我們的不是別人的行為,而是我們自己的意見。
想到我也會拿別人的行為去分析進而得出一個結論,貼上一個標簽,但有時這個得出的“結論”并不一定是真實的
時刻覺察自己
JOSO
今天讀到的一段很好的句子“我覺得,人活著,總是需要先能夠打破邊界,然后再找到邊界。前一個邊界是外界給自己設定的限制和束縛,后一個邊界,則指的是自己的能力,野心和欲望可及及應及的范疇。打破前者,為的是找到這個世界的豐富和可能性,打開眼界和格局。找到后者,則是為了找到自己個人的局限和使命,獲得謙卑,專注和平靜。” 讀到這段話以前覺得人生應該先找到自我然后再突破自我~看了這段話反而覺得人生是否應該先突破自我然后才能真正找到自我呢?也許精彩的人生本該就是一個打碎再重塑的過程~要勇敢走出自己的舒適區~
rose
讀書打卡:真正的成長不是你學了多少東西,而是你改變了多少,行動了多少,學以致用了多少
Mon
今天看的是卡耐基的人性的弱點。文中舉了幾個例子陳述每個人都不希望在發生錯誤時被指責批評。有時候批評并不能起到好的作用,寬容恰恰可以。
這幾件事我從自身深有體會 有時自己做錯一件事心里已是滿是自責和檢討 但被批評時這種心態會馬上消失 進而取代的是各種借口
我們每個人無論在領導崗位還是普通職位的工作中 或是生活中的某個角色 在遇到拍檔或下屬出現問題時 第一反應盡量別去指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