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是一個從來不在會議上發言的人,但昨天是個例外。會議快結束的時候,播放了一段《大國重器》的視頻。隨后一位同學做了總結,細說目前中國在很多核心領域都沒有話語權,很多核心技術都在外國人的手里,同時缺少大量的高級技工云云。隨后又談到現在高校所做的科研,大都脫離實際,沒有意義,或者說不能直接用到生產實踐中去。所以,我們應該想著要如何做有意義的事等等。
聽到他的話,我只是在笑,因為我從來沒有在會議上發言的習慣。實際是因為心理素質不好,在人多的場合,自己總是表現得不好,所以我每次畏懼發言??墒潜淮蠼泓c了名,所以我就談了談自己的看法。我說,每個人都想做有意義的事情。每個人不是生來就想混吃等死的。可是什么才是有意義?你對動車感興趣,所以你看到了中國在動車技術上的缺失,進而以為高校為什么不去研究這些實用而重要的技術?
不可否認,目前高校所進行的研究,有很大一部分確實無法快速地轉化為生產力,但這并不意味著沒有意義。意義很重要,但是不能總盯著那些所有人都能看到的意義去做事。人做一件事情,不是你天馬行空地去想我要怎樣怎樣。而是利用現有的資源,如何充分整合這些資源,讓這些資源最大化地去為你的課題服務,最大化地去實現意義所在。
這是一個方向性問題,是從你的現狀出發,踏著你僅有的那塊土地,抬眼望去,去尋找自己的意義。而不是什么都不考慮,任由自己在無邊的星空上尋找自己所謂的意義。脫離實際,空談意義,本身就是一件沒有意義的事。這難道不是諷刺嗎?
2.
而且我們是土木工程專業的學生,土木工程專業本就不屬于高精尖。這個專業經歷了幾十年的發展,早在七八十年代的時候,基礎理論研究就已成型,那個時候的理論依舊指導著當今土木的工作。隨著計算機的快速發展,直接推動了基于快速計算的新類型理論研究。但是在實質上,并沒有對土木行業造成顛覆性的影響。
目前的建筑材料依舊是那些,各種類型建筑水泥基本都大差不差,也許這個有這個的好,那個有那個的強,但都不存在巨大的改變。我們所做的工作還是修修補補。核心領域一直未取得真正意義上的新進展。而土木結構本身也未發生重大變化。因此,當下土木方向的研究意義肯定比不上航天方向、生物方向和機械方向,因為它們都處于蓬勃發展期,整個行業每向前走一步,就需要研究很多內容??墒峭聊具@個方向,好久都沒有整體向前走一步了。
我們的專業現狀已經注定了,它的研究意義不可能是國家重點發展行業的核心。可是,我們依然有很多的內容可以做。小意義也是意義,把任何一件有意義的事情做好,都能成就一番事業。不因義小而不為,才是我們所應有的健康心態。
3.
不要好高騖遠地去尋找大意義,小意義依然需要我們去做。更何況在很多情況下,小意義要比大意義難做得多!在目前這樣的現狀下,我們應該如何利用現有的資源,為自己的課題最大化服務,為自己的理想買單?而不是一味地說,這個課題沒意義,這個課題做不出來。如果換個角度,你現在是一名職員,領導給你不一個看似不能完成或看似沒有意義的任務時,你會怎么做?很多事情只有你去做了才知道有沒有意義,浮于表面,夸夸其談,永遠都不會得要領。
以上說了土木專業的局限性。專業雖局限,但我們的眼界要開闊,不能被土木專業所束縛。不能因為我們是這個專業的,就永遠固守這一畝三分地。世上本沒有專業,走的人多了,也就有了專業。我們需要了解與本專業有聯系的學科,比如編程,人工智能,大數據,機器學習。如果能把這個時代最先進的技術引進來,那對我們的研究也是有很大幫助的。
此外,隨著物聯網技術的普及,土木也許會迎來另一波發展,雖然這個領域略微偏離了土木,但還是有一部分內容會以土木為依托的。在這樣一個跨界都司空見慣的時代,多接觸新事物才會迎來新生,只要你每一步都腳踏實地。
4.
在會上發了言,才知道自己心理素質這么不好,心怦怦地亂跳,以至于聲音都有了一些顫抖,別人能不能聽出來就不曉得了,我倒希望不能。而且由于年輕氣盛,說話的語氣沒有把握好,可能都把主持人嚇到了,這個毛病不好,要改。
前兩天去聽了龍湖地產的宣講會,大連地區的整個運行團隊都來了,整個過程都講得很好,先談薪資后談文化,很實在,很全面,有數據,有事例。宣講的那幾個人形象好,學歷高,言談舉止中處處透著職場精英的氣質,盡管我沒見過什么職場精英,總之就是很好。
當你突然發現人生還可以這樣的時候,每一次都是震撼。我也希望那樣,至少言談舉止可以那樣吧!所以,下次還得多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