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和一位鄰居聊天,他的孩子幼兒園畢業(yè)了,下半年就要上一年級,他問我書童是幾月出生的?我回答9月中旬,他笑了一下說:還好我們當時聰明,把**的生日改到了8月份。我只好不失禮貌地夸贊了他一下,其實我倒慶幸書童晚一年上小學。
今天說說書童上學這件事,去年秋季我們才送書童去幼兒園,看她的身形大家都覺得她應該讀小班,其實她已經四歲了,我知道這小家伙古靈精怪,放在小班只會讓她感覺到乏味,所以我直接讓她讀中班。事實證明我是正確的,中班上學期基本也以玩耍為主,偶爾老師教些的文化知識,她也能領悟吸收,不過她不怎么喜歡去幼兒園,用她的話說就是“沒意思”。
因為住的離幼兒園遠,加上不想讓她對上學產生抵觸感,我每天都送她入園,下午經常第一個接她離園。她嘴上還是說不想去幼兒園,但是從她的表現看,在幼兒園她挺開心的,她會把從園里學的歌曲、舞蹈在家里給我們表演。
轉眼到了中班下學期,老師開始教一些簡單的數字以及書寫,為此,書童又不愿意去上學了,她說不愿意寫字,因為寫字手疼。
好吧,那就不寫了,我委婉地向老師表達了訴求,得到了老師的默許,從此,書童的書包經常性每天除了一個小點心外空空如也。老娘來婁底那段時間,對我的教育方式很不滿,嫌我太放縱書童,尤其是上學、學習方面,我堅持己見,打哈哈糊弄過去。
其實我認為小孩子真正的學習隱藏在生活中,每次帶他們出去玩,我都會指著路邊的宣傳語讀給他們聽,久而久之,書童走到宣傳語下就開始笠翁對韻:人民對美好(原話: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
我不強制書童讀書寫字,結果有一天在文具店,她讓我給她買了兩個田字本,回家后自己從1寫到10,說真的,我真沒想到她會寫數字,而且寫得還挺好,她還央求我告訴老師給她打個五角星。
昨天晚上,她拿著一張紙,指著上面的“飛”告訴我:爸爸,這個字是“飛機”的飛。
每個孩子各方面條件都不一樣,一株植物從發(fā)芽到開花需要時間和陽光雨露,孩子們的成長也一樣,需要漫長的歲月和積累。拿書童來說,她天生膽小,但心思比較細膩,感知力強。如果我強行讓她遵從各種既定節(jié)奏,恐怕結果會適得其反。
書童生于 9月后,所以要晚一年上小學,說句心里話,晚一年接受能力肯定要高一些,孩子在學習上更輕松,也會更有自信,豈不是更好。而且,孩童時期重要的是內向積累,我能多給她一年的時間,何樂而不為?
我的責任是盡量不去打擾她的自我發(fā)展,并提供一些助推力,讓她盡情內向積累能量,如果有需要,我還應該替她擋住一些外在的煩擾。
PS:
我家老爺子:咦,書童怎么沒去補課?村里的小孩子都去補課了。
我家二姐夫:啥,書童還會寫字?SZ這邊就給娃教怎么玩,糖蛋兒(和書童一樣大)筆都不會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