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想去做海外志愿者,但是沒有多余的錢。也因為不忍心和同學借太多的錢來進行夢想透支實現,一是出來混遲早要還,借別人錢就是人情債。我承受不了身上壓了一兩萬左右的借款,不然睡得也不踏實。二是我動機不純。我想去海外志愿者,無非是想體驗海外環境,練英語口語,看不一樣的世界。
那么,問題來了。
我難道只有進行海外志愿者才能體驗不同的世界嗎?才能練好口語,學好英語嗎?
這真的是一個迷之陷阱。
因為人往往會陷入一個自我設定的圈套里:俗稱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
因為得不到,所以覺得如果得到了會更好。此處所謂的更好,可能是擁有更好的狀態,見識更廣闊的世界,結交更優秀的人,不留下遺憾等等。
由于人會追求暫時無法擁有的美好,即小小的夢想,所以更傾向于忽略當下的已經擁有。會因為得不到而沮喪,從而想方設法達到。殊不知,曲線救國,繞道而行,同樣可以達到相同的目標。
以現在讓我無比糾結的海外志愿者來說。深入分析并且對自己絕對坦誠后,我的初衷是1、給自己的經歷加分,海外志愿者很牛掰,高逼格。
2、并且是絕佳的練口語機會。
3、在我認為讀研期間由于經濟原因出國交流的希望破滅后,這是我能抓住出國機會的最后一根稻草。
4、一直希望逃離到一個誰也不認識的地方,重新開始。沒有人知道我的前世今生。
仔細刨析后,我的出發點就是以上四點。
其實,這四點完全可以有其他的實現途徑。
1、海外志愿者的牛逼就在于無私奉獻。我可以選擇寒假國內志愿活動啊,或者東大志愿者聯盟組織的一些每周小活動之類的去體驗,而且項目更多樣化,時間也更靈活。
2、別再自欺欺人了。練好口語,學好英語,只要自己足夠堅持,并且每天都說,寫,也可以學好啊,而且我們有外教,有英語角,有美劇,有留學生,方法各種,資源各種,為什么我一定要跟通過海外志愿來學英語杠上呢?
3、這是我無法改變的。不忍心讓父母再辛苦供養,暫時也沒有足夠的財力自給自足。我只能說,它是我青春里留下的遺憾吧。然而,它會是我的一個小小夢想,等待將來去實現的。誰都會遇到一些無可奈何的事情,只不過我遇到的是出國這件事。殊途同歸而已。我只有學會接受,并且做好當下可以改變的。
4、無非是因為對當下的自己嚴重不滿。不過,如果真的可以到一個誰也不認識的地方,我還是無法完全拋掉過去的那個自己。因為事物的變化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逐漸改變的。不可能同維時間里,只因為空間的變化,事物本身就發生了質變。馬克思告訴我,我犯了形而上學的錯誤。所以,我的這個初衷前提就是錯誤的。我也沒有必要寄希望于此來真正變得更好,更讓自己滿意。真正靠譜的想法應該是這樣:就在當前的環境里,在東大校園里,在讀研期間,在我如今生活的時間和空間里,堅持鍛煉,好好上課,多讀書,多接觸新的事物和新的同學,積極向上。然后堅持。等待自己,一天天走出不順。在這片本來的沃土上,開出嬌艷的花朵。
想明白了,就不要再糾結。去不了,也可以釋然。等到某一天機會成熟了,再圓夢也不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