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過完了18歲生日以后的第11個18歲生日。
家里人的算法,我已經三十了。
其實我內心真實的想法是,我只是將要三十了。
突然意識到二十多歲到明年這個時候就不再屬于我的時候,還是有一絲絲傷感。
對不住啊,我的二十多歲,沒讓你在應該的時候談了長久的戀愛,結個燦爛的婚,生個好看的孩子。
但我內心真實的想法是,這些所有只是有愧于我的二十多歲,卻無愧于我的一生。
我二十多年的生活過的也算有意義。
畢竟我沒有為了一些所謂的“應該”讓自己在而立的年紀去經歷背叛、潦倒、分離和無望。
不僅是因為我避免了一次連貫反應的罪魁禍首——結婚。更應該感謝的,是我在二十多年里構建的無堅不摧的性格抗力和抵御孤獨的豐富興趣以及面對生活的元氣體魄,還有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為夢想做些事情,一起為生活給予些能量。
我用一個例子告訴那些還有幸能在二十多歲的年紀多活兩年的朋友們,能有這些收獲和抵抗暫時不如意的能力,有多重要,多難得。
公司來了一個文案,畢業后在同行公司做過兩年同職工作,我也只是她接觸的第二批同事。入職的第一天,她怯生生的叫我姐姐,在我眼里叫我姐姐的我都把他們當小女孩,其實本來也就是。
生活中我是那種自帶使命感的人,書面一點的說法我是正能量的化身,接地氣一點的說法,你也可以叫我閑人馬大姐。
第一天,閑人馬大姐分別喊公司的小鮮肉幫小妹妹連了wifi給了密碼,交代鄰桌的同事中午和她一起吃飯熟悉公司周邊的餐廳飯店,給她發資料帶她熟悉項目,下班后順風車捎她到最近的站牌……
一個月后小妹妹找我聊天,說姐姐,我好糾結,我現在的工資交完社保交完保險扣掉每個月要存的500都要見底了,想換個工作又不想離開大家。
不想離開大家的事另說,剛畢業兩年的人要每個月交那么多保險和必須存款的事兒讓我很困惑。
我問她,你在不寬裕的情況下交保險又存款是為了什么?
她告訴我說是為了安全感,她怕突然有一天她得大病了,怕有突發狀況需要用錢。
我竟無言以對,這種看似是為未來打算的做法,其實恰恰是讓自己死在了今天。
因為這危言聳聽的安全感,她讓自己盡量拒絕過度消費,更客觀的講,她拒絕的哪是過度消費,明明連適度消費都被扼殺了。
不給自己買好看的衣服,更別說化妝品。在這個馬東都要割眼袋的時代,正確的價值觀下你不能說顏值是萬能的,但一定是加分的。
好的形象不管是在職場還是在情場甚至是生活場,都與才華扮演著不同但同樣相同的作用。
不出去走走,沒有旅行的計劃。沒有在旅行中領略大自然的美好,沒有雀躍的迎接過一場走出家門的出行,沒有和更多美好的人在路上相遇,更沒有過要為了看世界而豐富自己的信念。
不和朋友去逛逛街一起坐一坐,更避免一切需要花錢的禮尚往來。在需要維護的各種關系里長久的做一個隱形人,慢慢的,就把自己在人群中隱身了,大家都看不到你的時候,你也拒絕了任何可以在人群中才能練就的本領。例如為人處世,例如合作機會。
不給夢想做任何的投資。初中時候你的板報是辦的最好的,你甚至還拿到了業余漫畫組的獎項,后來你聽說學美術專業學費太貴,也沒有太多對口的工作可以選擇,于是思來想去就徹底和畫畫失之交臂了;大學時候你愛上了瑜伽,每天晚上領著宿舍的人在上下鋪上苦練,那架勢活脫脫的瑜伽教練,可最后因為教練資格需要幾千塊的學費和一個多月學期里在北京的住宿,你又放棄了本可以成為工作的愛好;畢業后你做了房地產文案,其實一個策劃師資格證真的不需要太多錢,你因為要攢下以防萬一的救命錢,你騙自己說一個證書代表不了什么。
聽她講完那么多,我也就明白了,為什么她總是看上去怯生生的樣子,為什么能做的工作只是寫一些閉門造車的文案,為什么不愛去甲方開會,為什么不敢向大家講自己的方案。
我告訴她,不要把未來想的太可怕,沒有那么多萬一偏偏等著你。你的不安也不可怕,在一切未知的年紀有各種不安再正常不過,你要做的,不是戒掉它,抵御它,而是就讓它在,然后你去做你的事,學你的習養你的愛好交你的朋友愛你的生活。
你在應該學習應該吸收天地精華的年紀關著門數錢,你是解決了暫時的不安,可你的局面也只是白天的一平方格子間和晚上出租屋的一張床大小的頭上的屋頂。
當你說“我和你不一樣,你有朋友,你長得漂亮,你工作能力強,你的錢夠花”的時候,我只想說,我們都一樣。
唯一的不同,就是我把二十多歲的年紀用來打開局面,而不是戒掉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