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編劇祝明
………………我是分割線………………
電影涵蓋多種類型,有商業化的類型片,也有意識流的文藝片,電視劇也是,有連續長劇,也有情景喜劇,在這里主要討論商業化類型片的編劇,及連續長劇編劇的區別對比。
最大的區別在結構和人物上。
一、結構
這是電影和電視劇的體量不同決定的,國內電影90-120分鐘不等,也就是3萬字左右;而國內電視劇,一般30集起,國內電視劇,通常還要求30集劇本拍40集的量,每集40分鐘,一共就是,1600分鐘,這就是一個電影的15倍容量。
所以,從體量上來說,就注定了,兩者之間有很大的不同。
設想一下,一般是劇本290-310字可以拍一分鐘,電影劇本是3萬字左右,3萬字講一個完整的故事,而國內一個完整的電視劇劇本,45萬字起,45萬字才能講一個完整的故事。這兩者當然是不同的概念。
所以,在做最開始做大綱時,就必須考慮這個首要元素。電影的3萬字往往講清楚一個完整的故事,就是一個能及格的電影了,這個故事里人物往往比較簡單,(具體人物方便的區別下面會說)主線人物有一個目的,其余人物都是為了輔助或阻撓主線人物完成目的的。而電視劇的要求是,一個故事,一個內核,但是卻有更多的立體人物,若干人物都可以延展出去有一條完整的人物線,但又必須和主線相關,體現或輔助體現故事內核。
所以,電影一般是核心主題,單一主線,簡單人物,(一旦想講太多,太復雜的時候,就不是一個好電影了)電視劇則是,核心主題,一條主線,多條副線,多個人物,相輔相成。
人物
從劇本設計的人物數量來看,電視劇的人物設計要比電影多很多,電影一般來說只有1個主角,其余都是配合主角的任務設計的支撐或阻礙配角(此處不包含系列電影),這個有名有姓的配角數量一般在4-6個不等
而電視劇視乎體量而定,可以有2-5個的主角不等,大部分偶像劇是1-2個主角,而還有一部分可以是群像式的,從早期的美劇欲望都市、絕望主婦、到最近國內的歡樂頌,都是群像式的寫法。而且,電視劇中,不管主角人物有幾個,有名有姓的配角數量會在至少8個以上,如果電視劇的體量超過60集,有名有姓有性格特色的配角數量甚至會上升到30個以上。
從劇本設計的人物發展來看,電影一般只有1-2個主線人物是有完整的成長歷程的(非系列電影),就拿最近的電影《瘋狂動物城》來說,邦尼和尼克有一條成長線,但其余配角都沒有自己單一的線,而是直接的為了邦尼和尼克的主線做配合的。
而電視劇中,除了1-5個主線人物可以有完整的成長歷程以外,其余的若干配角,也可以有自己的成長歷程和人物變化。就像《甄嬛傳》里,除了甄嬛以外,她的兩個姐妹,兩個死對頭,還有皇帝,都有自己獨立的訴求和人物變化發展,還有例如美劇《越獄》,除了男主有一條為了救哥哥越獄的主線以外,其余的幾個人物,也都有自己的訴求、成長線、及幾段式的變化,而這些訴求和變化,又會和男主要帶哥哥越獄的主線相互影響和作用。
除了以上兩大點,情節、節奏和臺詞上,電影和電視劇的也有一些區別。情節和節奏上,因為只有90-120分鐘電影的要求會更快一些,而從臺詞上考究,電影的臺詞要求更精練,更少長篇大論。電視劇中可能會出現的,9-10句話的臺詞,電影中就比較少出現了。
總體來說,電影和電視劇本質上都是講故事,但是整體的技巧和關注度都會有一些區別,面對的受眾群也會有區別,而且營銷點和營銷方式營銷周期也完全不同。在國內,電影更像是創意活,講究慢工出細活,3萬字的體量,可以細細打磨(當然正因為體量小,電影出現推翻性重改、換編劇的可能性更大,這也業內很多電影編劇從最開始接觸一個電影項目,后來過了好幾年發現,換了好幾撥人,但是項目還沒做出來……)電視劇,尤其國內電視劇,大綱的時候是創意活兒,求新求變,到了劇本階段,45萬字的體量,反反復復的修改,就成了苦力活。
其實,無論是想做電影還是電視劇編劇,都是一個需要長期積累的工作,它充滿辛苦和荊棘,都是磨練心智的苦活,但同時也是一個充滿魅力的工作,因為可以創造一個新的世界,這個新世界里的人都是有血有肉的真人,而這一切都是你創造的,看著你碼的字,最終成就了一個世界,并且這個世界的所有故事,還能影響到現實世界的很多人,這就是這個職業的魅力!
創建于 2016-07-05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