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了父母專業課,我又義無反顧地學習了父母教練課,并進步一報名參加了親子導師,每天在參悟的過程中,我在感受自己內心的聲音。為什么在專業課的學習中我會有那么多觸動?通過學習我想要得到什么?我將來要做什么?以及如何去做?通過聽一兩次課,也許還解答不了以上問題,但是,通過學習,至少讓我有了一定的方向。社會上有很多課程也講到教育,但僅僅是理論上成立,而在實際的踐行中有很大難度。但是父母專業課中卻給到了我一定的方法。
所謂大道至簡,父母教育的初級階段可歸納為“接納”而字。如果不進入課堂,在遇到孩子的問題時,在遇到夫妻關系的問題時,如果有人告訴我,要接納,要接納,要接納,我可能無法理解我為什么要接納?接納對于我來說意味著什么?又該如何去接納?或者怎么做才算做正真意義上的接納?也只有從源頭上解決掉“接納”的意義,才能讓接納這種行為落地。學習的目的不在于學,重點在于習得。
理論上講,接納可以有效地改變家庭關系,包括與父母的關系,與丈夫妻子之間的關系,與孩子之間的關系,甚至于領導、同事和朋友之間的關系。原因是每個人的外在行為背后,都有其原生家庭的影子,了解了原生家庭對于一個人的影響,就不難理解一個人的行為,也不難理解自己為什么會呈現出現在這個樣子(如易暴易怒),以及孩子為什么會表現出當下的行為。
原生家庭的分析可以說是一把鑰匙,打開了種種行為、現象背后的秘密,可以直觀地讓人產生理解和共鳴。而理解又是接納的基礎,從心理層面真正理解了,也就接受了,“接納”也會水到渠成。
接納踐行記【一】
我是一切的根源,我需要接納不完美的自己。
我來自寧夏偏遠的農村,在老家那塊地界上,父母能供養孩子讀書,已經是算真主偏慈了,談不上教育,所謂的教育就是在家門口玩泥巴,讓我懂了友誼;在山上放羊,讓我懂得了領導力;跑五公里去看電視,讓我懂得了媒體的影響力;給鄰桌女生遞紙條,讓我明白了異性相吸。高中畢業快上大學了,我第一次使用沖水馬桶找不到沖水閥,第一次使用各種家用電器找不到電源開關,那種羞澀和難堪至今難忘。還好爸爸是老師,懂得家庭經營之道,我的家庭還算和睦,母親勤勞善良,任勞任怨,從父母那里,我學會了吃苦,所以在走上社會的時候,我幾乎感覺不到累,因為在童年的時候,那種累早已經經歷了太多太多,學習的累,勤工儉學的累,打工的累,以及后來創業時候的那種累,比起七十度高山上十幾公里往回扛糧食,那些累都僅僅是個過程。感恩父母,讓我早早就學會了歷練,否則我也不會有今天。
然而成長的環境給了我外在的堅強,卻掩飾不了我內心的自卑。第一,我抹不去農村孩子的烙印,在城市里總感覺低人一等,所以才拼命想要一個城市戶口。第二、窮怕了,所以我才放棄了父親的衣帛,打死都不當老師,自己做生意,想讓自己和家人過得更好一些。自卑的心理讓我在實際生活中感到迷失,父母給予自己的正直感與社會的世故圓滑之間存在著沖突,也決定了自己的人際圈子以及所有的成就。我開始變得焦慮、暴躁、扭曲。
我曾經閱讀過大量的心理輔導書籍,力圖把自己調整到最佳狀態然而收效甚微,多半是初覺有理,踐行無力。直到進入父母專業課堂,我才清晰地看到自己。如果不是讀懂了自己的過去,讀懂了原生家庭,又怎能理解現在的自己。那一天我淚流滿面,我深深情地對自己說:“對不起!這么多年,你強撐著自己,硬是憑著自己的一腔熱血,在城市里撕開了一條血路,你的幸苦,你的委屈,你甚至有過輕生的念頭,我都理解你!你哭吧,哭吧,哭完了就找回原來的自己。其實你很優秀,你很善良,你很勇敢,只是你不應該過多地低苛責自己,一切都以你感到幸福為準!”
“幸福!”我不是第一次讀到幸福二字,卻是第一次感知幸福的重要性,在專業父母課堂中,我領略了幸福對于一個人來說意義何在。一個不幸福的人或者感覺不到幸福的人,很難讓自己的孩子感到幸福,然而我很愛很愛我的孩子,我不能喪失我愛的能力,因此我必須得學會幸福。
帶著單純的動機,我開始聆聽和感悟,我慢慢地放下了自己的所有情緒,開始接納這個不完美的自己,學會了愛的語言,學會了表達愛的方式,學會了感受愛的能力,冷冰冰的我因此有了一些溫度。
我感覺我是隨風飄落的雪花,遇光而柔化成水,滋養萬物;遇風而四處飄散,潤物無聲。我是一切問題的根源,我變而萬物皆變(行動力)我是一切問題的根源,我不變亦可應萬變(學習力)。
我完全接納我自己。
接納踐行記【二】
大聲說出愛,帶愛回家!
“幸福從接納開始!”,這是卓越父母研究院林清賢院長的一本書,也是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單憑字面意思理解,就讓人感覺到清凈,接納一詞具有山的承載力,具有海的寬闊度,僅“接納”二字如果把它揉碎了,溶入自己的靈魂,那么我整個人都會變得有力量,有擔當。我完全接納了不完美的自己,擁有了一些力量,然而人具有社會屬性,擁有交往的需求和能力,除了接納不完美的自己外,還要接納不完美的社交關系,第一層關系當屬夫妻關系。
常言道:百年修得同船度,千年修得共枕眠。夫妻關系乃前世注定,若不是有緣,因何在上億人群中遇到你。初次見到你時,那種歡心雀躍,那種有你真好的感覺為什么會隨著走進婚姻的殿堂而慢慢消失?初次見到你時,你告訴我你有這樣或那樣的缺點,可是我的回答永遠都是不在乎,因何到了最后卻因為你一個碗沒有洗而與你斤斤計較?我們爭吵過、冷戰過甚至有時候還想分開過。可是我們真的不相愛了嗎?那為什么在我去醫院檢查醫生說我有可能生病的時候,你卻徹夜徹夜睡不著覺?為什么當一聽到你有困難或者搬不動東西的時候,我卻能放下手中一切沖到你面前。親愛的,每次我們吵完架我都會后悔,然后很小心地給自己找個臺階,而你都是很溫柔地接受,再也不提吵架的事。
我們在一起相安無事,謹慎地度過了七年。但是親愛的,我們幸福嗎?我們對于彼此都有著過多的期待。當年你不嫌我窮,不顧父母的反對依然決然地嫁給了我,因為你看到了我的堅強,看到了我的善良,看到了我的陽光,你告訴我,我們可以一起奮斗。這么多年,我一直都在打拼,我從未有過一天的懈怠,可是你要的是結果,結果是有時候我會感到迷茫,結果是我帶著一身的疲憊和傷痕,還有一些債務。而你也因此承擔了很多很多,我知道你也很累,你從一個單純善良的少女,變成了一個堅強能扛事的女人,這一切似乎都是被我所賜。因為一個家庭總是需要人來撐住的,我的腰彎了,即使你很柔弱,你也必須得接住,因為時間久了,你也變得堅強了。這是一份沉甸甸的愛,而我卻看不到,硬生生需要尊嚴,需要認可,需要鼓勵,可是親愛的,除了抱怨和不滿,這一切我都感受不到,出門我沒有力量,回家有時候都需要一些勇氣。
在卓越父母課堂上,我學到了夫妻之間各自所需要的心理營養,學會了愛的語言,學會了一致性表達,最后我發現一個很致命性的問題,那就是在生活的磨礪中,在現實殘酷的打擊中,很多人都喪失了愛的能力以及感受愛的能力包括我。課堂上有一句話我記憶非常深刻,那就是“愛回來了!”什么是愛?當幸苦了一天,還要帶著一份愛回家的時候,那種感覺是不一樣的。回想過去,我們回家都是這樣的,打開房門,似乎看不到對方的存在,先看鍋洗了沒有?飯做了沒有,家里的環境是否適合放松或者解氣,根本不關注對方的心情,要么躺在沙發上玩手機,要么各自處理自己的事情,要么會問問對方“扯著個臉咋了?”,兩句話不對就不理對方,各忙各的。
從父母課堂出來,我想換一種回家的方式,在路上我就清除掉自己所有的不良情緒,練習練習微笑,大聲喊出:“愛回來了!”這種感覺是完全不一樣的。回家之后第一件事就是觀察妻子的表情,還沒敢去擁抱怕唐突引起沒有必要的誤解,只是輕輕地摸摸她的頭發,微笑著問問她的情況,和她聊聊天,談談心。飯沒做,沒關系,我來,或者問問她想吃什么(但還沒主動到發現一些美食),一起出去吃。偶爾鼓起勇氣說一聲“我愛你!”效果也非常之好。
我這張嘴似乎被禁錮了多年,這三個字幾乎被屏蔽了,若不是盧艷芳老師含情脈脈地講上兩天,恐怕一輩子就這樣下去了,我可憐我身邊的這個女人,跟我生活了一輩子,卻不知道我是否愛她。勇敢地說出來,把愛帶回家,難嗎?其實一切都在轉念之間。
愛是一種能量,開關一旦被打開,就會在整個家庭中流動。愛因流動而會聚集更多的能量,在愛的滋養中,每一個人都會愿意釋放更多的愛。有愛的家庭,才能稱得上幸福。接納對方,從一個小小的改變開始,大聲說出愛,帶愛回家。
作者簡介:馬瑞山(1981,)中國平安銀川區拓高級客戶經理;中國卓越父母研究院親子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