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開學的第一天,說好十點鐘出發,小的磨磨蹭蹭到九點五十還沒收拾好行李,衣服襪子一股腦塞行李箱也不疊一下,提前幾天就交待要準備好的證件照說出發的時候順路去拍就好,冒火!
大的拖拖拉拉去換個車十點十五了還沒回來,火大!
想交待小的幾句開學要做的事,剛開口就被拖長音不耐煩的語氣噎住,憋氣!
到學校附近被交警要求在一公里開外的地方找地方停車再走去學校,無奈!
小的甩下我沒有交代自己拖著行李走了,生氣!
穿著硌腳的鞋子輾轉校園各處排隊繳費、到班級注冊、領被褥到宿舍安頓,抓狂!
一連串的負面情緒不斷累積,可以說今天上午我的情緒真的不好,但是,我并沒有跟兒子和老公發生爭吵,現在我已經能平和地面對這個情緒,接納它,并且找出以后遇到同類型事件我的行動方案。
這到底是怎樣做到的呢?
很簡單,這要歸功于我學習了一個月的個人成長教練技術,在今天上午的情緒處理中,我運用的是情緒—行動轉換魔方來解決自己的情緒沖突,看清自己的真正想要,從而做出對的決定。
什么是個人成長教練?
教練技術是一門通過改善人的心智模式來發揮潛能、提升效率的管理技術。教練通過一系列有方向性、有策略性的過程,洞察被教練者的心智模式,向內挖掘潛能、向外發現可能性,令被教練者去清晰意識并觸及自己的目標。
我對教練的理解就是:教練是讓被教練者達成自己想要達成的目標的那個人,但教練不是拯救者、幫助者,教練從來不給別人答案,他(她)充分相信被教練者是OK的,擁有足夠的資源能夠自己解決所有的問題。
教練和被教練者是同伴的關系,如果說被教練者是賽車手,那么教練就是副駕上的領航員;
在漆黑的山洞里,被教練者是拿著火把的人,教練就是跟隨著被教練者不斷前行的同伴;
教練就是讓你覺察自己是誰,發現自己想成為誰,看到自己成為了誰,讓你清楚地知道應該怎樣去做到的那個人;
教練就是讓你從事件中抽離,帶你站在更高的層次,讓你可以清晰地看到腳下的路的那個人。
一個月來的學習情況
毫不夸張地說,跟隨易仁永澄老師學習個人成長教練是迄今為止我參加過的所有線上線下學習中最費時、最耗腦、最昂貴,但我卻最投入、最積極的一次學習,這一次的學習直接打破了我原有的認知,幫助我重塑了心靈,直接讓我換了一種狀態生活,我變得越來越寬容,越來越接納自己,越來越享受生活。
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從開營到現在,我總共投入教練學習的時間是127.35小時,平均每周投入近25個小時,共參與68場教練練習,平均每天將近2場,用我家人的話來說,幾乎達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
基本上每天除了正常的通勤、工作和生活必須,其余可以利用的時間我全部都投入到了教練學習里,教練學習還直接讓我變成了早起星人。每天見學習小伙伴的次數比見老公的還多,小組小伙伴們的睡衣都有啥款式基本掌握了個遍,每一天不是在學習就是在練習,要不就是在寫復盤、整理逐字稿,想想如果當年有這種學習勁頭,也許現在我也是北大畢業生了……
學習收獲
01 從聽見到聆聽。從第一周開始就學習如何用SCQA框架來有意識地好奇,分清FO聆聽,用3F框架去聆聽客戶,一上來就全是干貨,感覺自己根本還來不及吸收消化,又到下一周了,剛剛開始的心情是焦慮、慌亂的,害怕自己跟不上,雖然永澄老師說這才哪到哪兒啊?不要自我評價、不要自我攻擊,但仍忍不住自怨自艾。但在一次次的練習中,慢慢的我開始拋棄自我評價,學會耐心傾聽,用心聆聽客戶的想要,會好奇客戶意圖背后的價值,慢慢地從聽到事到開始聽到人,慢慢的能夠共情、理解客戶。這是一種心明眼亮的感覺,靜下心來聆聽,你會發現每一個人每一個舉動的背后都會有積極的意義,用心聆聽吧,你會發現不一樣的世界!
02 覺察與接納。在開營的時候,小伙伴們的一個個閃亮的自我介紹,直接讓我蒙圈了,我是掉進了一個怎樣高能的圈子啊?隨之而來的是一種自卑和“我不配”感。但隨著一天天的了解,我越來越發現,這真的是一群發著光,積極向上又利他的高能小伙伴,在這里我可以完全信賴大家,可以完全敞開自己,這是一個真誠不虛偽、安全又寬容的高能量場域。教練思維讓我覺察他人的同時,也開始覺察自己,在小組練習里我每每以親子關系為話題來進行練習,剛剛開始的時候,我總是站在幫助兒子怎樣怎樣的角度去考慮問題,但問題就像不斷冒出來的地鼠,總是打不完。隨著練習的不斷深入,我開始覺察到,是自己的價值觀與孩子的價值觀不匹配,我的想要并不是孩子的所需,終于明白了別人說的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親這句話的含義了,當明白了這個道理,我就知道應該怎樣去處理親子關系了,一理通百理用,我又把這樣的思維邏輯運用到親密關系、同事關系和朋友關系上來,我變得越來越接納自己,越來越包容,眼界也越來越開闊,從親朋好友反饋回來的情況來看,我變得更溫和更淡定了,親子關系,親密關系,也隨之變得越來越好了。
03 活出自己最好的狀態。邏輯層次通常分為六個層次,由下至上分別是環境/資源、行為、能力、信念/價值/原則、身份/使命和愿景,人們通常聚焦于下三層,而教練會聚焦于上三層。弗洛伊德說:“一個人做一件事,不是為了得到樂趣(正面價值),便是為了避開一些痛苦(負面價值)”。當我把目光聚焦在上三層,在一次次的練習中,在小伙伴們的教練下,我就越來越清晰地看到自己真正的想要,看到了自己行為背后的價值觀,vak框架讓我更看清了自己未來閃耀的模樣,這感覺就像是我站在了高高的山巔之上,俯瞰腳下的路,雖然路上會有坎坷,會有泥濘,會有起伏,但那條路是直上山頂的,山頂的風光是絕美的,我迎風舒展,自由恣意,熱情暢快,一步一腳印,步步生蓮。
帶著這樣的感覺,回到當下,現在遇到的這些問題,就變成了生活送給我的一個個禮物,我一個個處理一個個品味,喜怒哀懼愁皆是生活的賦予,它們都會變成我人生經歷中寶貴的體驗,就像項鏈上那一顆顆潔白晶瑩剔透的珍珠。
花開自香,識香者幽然,識色者斑斕!